作者: 苏颂 宋代

简介
出处
子牟在江海”出自宋代苏颂的《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i móu zài jiāng hǎi,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子牟在江海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官罢得优间,一到休车马。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苏颂 翻译、赏析和诗意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子牟在江海,心怀魏阙之下。
君居虽远方,却不忘朝廷。
筑起府邸负担郊郭,宽敞的厅堂相连。
悬浮的桥梁在江湖间,景色最为幽雅。
官职告别了繁忙,一到这里便放下了车马。
敞开窗户款待宾客,棋局和酒杯交杂。
园亭辅助登高游览,山川景致进入骚雅的诗意。
苍穹之上不能止步,心绪纷纷谁能舍弃。
目光望向西北方的云,红霞倾泻而下。
出门时抱着旌旗,回归时又以傲慢面对林野。
真正得到了隐逸者的乐趣,岂会因虚名而累赘,
在宦海游荡与束缚之中,恰如你一样自由自在。

诗意:
这首诗以徐郎中高居鄱阳望云台的身份为背景,表达了苏颂对徐郎中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郊外的府邸、江湖的桥梁和山川的景致,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环境,与忙碌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将徐郎中的隐逸生活与自己在官场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苏颂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对徐郎中隐逸生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忙、功名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对府邸、桥梁、山川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雅恬静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由与束缚、名利与隐逸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苏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心境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子牟在江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ì tí xú láng zhōng pó yáng gāo jū wàng yún tái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zi móu zài jiāng hǎi, xīn cún wèi què xià.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jūn jū suī yuǎn fāng, bù wàng cháo tíng zhě.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zhù shì fù jiāo guō, xū táng lián guǎng shà.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fú liáng jiāng hú jiān, fēng wù zuì xiāo sǎ.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guān bà dé yōu jiān, yí dào xiū chē mǎ.
官罢得优间,一到休车马。
kāi xuān mìng bīn kè, qí hú zá shāng jiǎ.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yuán tíng zhù dēng lǎn, shān chuān rù sāo yǎ.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xiāo hàn bù kě qí, quán quán shuí néng shě.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mù dì xī běi yún, dān chéng cǐ qīng xiè.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chū hái yōng jīng yú, guī fù ào lín yě.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zhēn dé lì yǐn qù, qǐ lèi róng míng ji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
huàn yóu jī xiè zhōng, shì yì rú jūn guǎ.
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子牟在江海”平仄韵脚

拼音:zi móu zài jiāng hǎi
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这句诗“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充满了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子牟”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贤士,他在江海之地,远离宫廷的繁华和喧嚣,身处自然之中,与世隔绝。“江海”象征广阔无边的自然环境,暗含了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心存魏阙下”则表达了即便身处江海之地,他的内心依然心系魏阙,心系天下。“魏阙”在古代多指宫廷或者朝廷,这里象征国家、社稷和百姓。这句话揭示了一种高尚的情操,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未曾忘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整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但又心系天下的情怀。身处江湖,心存魏阙,展示了一种超脱与责任并存的境界。既有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又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体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