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太宗 宋代

简介
出处
大约颇同随报应”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yuē pō tóng suí bào yì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大约颇同随报应

三天境象验人间,不在江湖不在山。
大约颇同随报应,耳根清静道心闲。

《缘识》宋太宗 翻译、赏析和诗意

《缘识》是宋朝太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天境象验人间,
不在江湖不在山。
大约颇同随报应,
耳根清静道心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境界的体验,以及太宗对生活和内心状态的思考。诗人表示,他的心境超越了尘世的江湖和山岳之间,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他认为,人的命运与报应息息相关,这种境界颇为相似。在这种境界中,他的耳根清净,内心宁静,道心平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婉约的语言描绘了太宗对人生和境界的独特理解。首句"三天境象验人间"表达了太宗心灵超越尘世的状态,他的境界超越了人世间的局限。接下来的两句"不在江湖不在山"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然心境,他的体验并非来自外界的江湖和山川,而是内心的体悟。

第三句"大约颇同随报应"表达了太宗对人生宿命和因果报应的理解。他认为,人的命运与个人的行为和选择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行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理解与他所体验的境界颇为相似,他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规律。

最后一句"耳根清静道心闲"揭示了太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他的耳根清净,意味着他能够抛开尘世的喧嚣,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体悟。他的道心宁静,表示他的内心没有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保持着一种恬静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太宗对境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展示了他对宁静、平和和因果报应的思考。它通过婉约的词句和深入的意境,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宁静。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大约颇同随报应”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uán shí
缘识

sān tiān jìng xiàng yàn rén jiān, bù zài jiāng hú bù zài shān.
三天境象验人间,不在江湖不在山。
dà yuē pō tóng suí bào yìng, ěr gēn qīng jìng dào xīn xián.
大约颇同随报应,耳根清静道心闲。

“大约颇同随报应”平仄韵脚

拼音:dà yuē pō tóng suí bào yìng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江湖的境地,似乎是在描述诗人对于人生境界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三天境象验人间”,这里的“三天”可能指的是天地人三才之境,或者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感知状态。“境象”则代表着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受到的世界。这一句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万象的深刻洞察和体验。

“不在江湖不在山”,则传达出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境界,既不在江湖之中争名逐利,也不在山野之间寻求遁世之隐。这可能反映出诗人追求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句诗给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感觉。诗人可能想要表达的是,真正的智慧和境界并不需要寻求外在的繁华或避世,而是在于内心的领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