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基 明代
- 简介
-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出处
- “想应尝胆秋风夜”出自明代刘基的《有感(七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ng yīng cháng dǎn qiū fēng yè,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想应尝胆秋风夜
想应尝胆秋风夜,恰似无忘?李时。
《有感(七首)》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有感(七首)》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思考。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有感(七首)
甲楯孤栖死不疑,
那将宗社换西施。
想应尝胆秋风夜,
恰似无忘?李时。
译文:
坚定地孤独栖身,毫不动摇地守着信仰,
又有谁会为了名利而舍弃道义?
想必在秋风的夜晚,曾尝过胆怯的滋味,
仿佛还记得那位叫李时的人。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信仰和追求的坚守,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反思。诗中的“甲楯孤栖”意味着作者在世俗繁华中保持独立和纯粹,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宗社换西施”则指出了许多人为了名利和享乐而背离了原本应该守护的价值观。作者通过描绘秋风夜晚的胆怯,暗示了在诸多诱惑和压力下,坚守信仰并不容易,但他似乎还记得那位李时,可能是一位历史上坚守信仰的人物,以此来强调坚持信仰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对于信仰和守正的思考。通过对比甲楯孤栖和宗社换西施,作者批判了追求名利和享乐的人们,强调了个人坚守信仰的重要性。诗中的秋风夜晚和胆怯的描绘,突出了信仰坚守的艰难和需要勇气的一面,给人以思考和启示。最后,提到的李时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了历史上坚守信仰的人物,以此来加深诗意和警示。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对于信仰和人生追求的思考。
“想应尝胆秋风夜”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ǒu gǎn qī shǒu
有感(七首)
jiǎ dùn gū qī sǐ bù yí, nà jiāng zōng shè huàn xī shī.
甲楯孤栖死不疑,那将宗社换西施。
xiǎng yīng cháng dǎn qiū fēng yè, qià sì wú wàng? lǐ shí.
想应尝胆秋风夜,恰似无忘?李时。
“想应尝胆秋风夜”平仄韵脚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