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辙 宋代
- 简介
-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出处
- “洞府元依水面开”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七浮山洞》,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òng fǔ yuán yī shuǐ miàn kā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洞府元依水面开
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七浮山洞》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七浮山洞》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七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洞府元依水面开,
秋潮每到洞门回。
幽人燕坐门前石,
长看长淮船去来。
诗意:
这首诗以浮山洞为背景,描绘了洞府的景色和其中的幽静生活。洞府依托在水面上,洞门随着秋潮的来回开合。洞前有一块石头,幽居的人常常坐在上面,长久地观赏着长淮河上来往的船只。
赏析:
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浮山洞的景致和其中的幽情。洞府依水而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依相存,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秋潮的涨落使得洞门时开时合,给人以变幻的感觉,也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诗中提到的幽人,坐在门前的石头上,观赏着长淮河上的船只来来往往。这幽人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洞府中的隐士或游人。他静静地坐在石头上,长时间地凝望着船只的行驶,仿佛沉浸在宁静的境界中。这种宁静与岁月流转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幽人的淡泊和超脱情怀。
整首诗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了洞府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诗中的意象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空间,展示了苏辙独特的诗歌才华。
“洞府元依水面开”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zi zhān háo zhōu qī jué qí qī fú shān dòng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七浮山洞
dòng fǔ yuán yī shuǐ miàn kāi, qiū cháo měi dào dòng mén huí.
洞府元依水面开,秋潮每到洞门回。
yōu rén yàn zuò mén qián shí, zhǎng kàn zhǎng huái chuán qù lái.
幽人燕坐门前石,长看长淮船去来。
“洞府元依水面开”平仄韵脚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