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辙 宋代

苏辙头像
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出处
肩舆鼾睡过桥来”出自宋代苏辙的《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n yú hān shuì guò qiáo lá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肩舆鼾睡过桥来

苍然莫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
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桥来

《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
朝代:宋代
作者:苏辙

苍然莫色映楼台,
江市游人夜未回。
何处酒仙无一事,
肩舆鼾睡过桥来。

中文译文:
苍然莫色映楼台,
青山依旧,映照着高楼。
江市游人夜未归。
江边的市集上,游人深夜仍未归家。
何处酒仙无一事,
哪座酒楼的仙人不干一些事情呢?
肩舆鼾睡过桥来。
肩舆驶过桥上,司马姜应明已经打起鼾声,熟睡着归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以及一个醉倒的司马姜应明的情景。

首先,诗人通过“苍然莫色映楼台”表达了青山依旧,高楼依然矗立的意境。这里的“苍然莫色”意味着青翠的山色,也可以理解为青山的颜色与高楼的映衬,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夜晚江边的市集,游人夜未归。这充满了繁忙和热闹的画面,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忙碌和追求,而这些追求也许让他们无法及时回家。

然后,诗人提到了“酒仙”。这里的“酒仙”指的是酒楼中的酒客或酒保,他们专注于酒的事务,而且似乎无忧无虑,没有别的事情要操心。这与前面描述的忙碌的游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诗人描绘了醉倒的司马姜应明,他坐在肩舆上,已经酣然入睡,而肩舆正驶过桥上。这里的描写给人一种诗意的感觉,司马姜应明似乎是在醉梦中归来的,也暗示了他在外面的宴饮中尽兴而归,放松自己的身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人物,展现了繁忙与闲适、热闹与静谧的对比。通过对司马姜应明的描写,诗人也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繁忙生活的同时,也需要适时地放松和休息。整体上,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肩舆鼾睡过桥来”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ēng jùn qiáo ǒu jiàn jiāng yīng míng sī mǎ zuì guī
登郡谯偶见姜应明司马醉归

cāng rán mò sè yìng lóu tái, jiāng shì yóu rén yè wèi huí.
苍然莫色映楼台,江市游人夜未回。
hé chǔ jiǔ xiān wú yī shì, jiān yú hān shuì guò qiáo lái.
何处酒仙无一事,肩舆鼾睡过桥来。

“肩舆鼾睡过桥来”平仄韵脚

拼音:jiān yú hān shuì guò qiáo lái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