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头像
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出处
常忧螗斧侵”出自宋代梅尧臣的《秋日咏蝉》,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yōu táng fǔ q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常忧螗斧侵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秋日咏蝉》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秋日咏蝉》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秋日中蝉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蝉展开。首先,诗中提到了群虫喜欢炎热的天气,而蝉却喜欢高处的阴凉。这表达了蝉对于清凉环境的偏好,也可以理解为蝉对于安逸和宁静的追求。

接着,诗中提到了蝉蜕皮轻轻地依附在树叶上,清脆的声音已经传出林间。这描绘了蝉在秋日中的活动,也暗示了蝉的声音是秋天的标志之一。

然后,诗中出现了人闲感叹时光的流逝,风声急促,杂乱的砧声遥远传来。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慨和对于生活的无奈。人们在闲暇时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而风声和砧声则象征着外界的喧嚣和纷扰。

最后,诗中提到了蝉的虚腹,常常担忧螗虫和斧头的侵害。这表达了蝉在生存中的困境和对于外界威胁的担忧。蝉的虚腹可以理解为它们的脆弱和无助,而螗虫和斧头则象征着对蝉生存环境的破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蝉的活动和表达作者的感慨,展现了秋日的景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蝉在秋天中的存在和声音成为了时光流逝的象征,而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对于环境的担忧也在其中体现出来。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常忧螗斧侵”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qiū rì yǒng chán
秋日咏蝉

qún chóng xǐ yán rè, cǐ dú ài gāo yīn.
群虫喜炎热,此独爱高阴。
báo tuì liáo yī yè, qīng shēng yǐ chū lín.
薄蜕聊依叶,清声已出林。
rén xián gǎn shuāi jié, fēng jí zá yáo zhēn.
人闲感衰节,风急杂遥砧。
xū fù céng hé jìng, cháng yōu táng fǔ qīn.
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常忧螗斧侵”平仄韵脚

拼音:cháng yōu táng fǔ qī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