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头像
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出处
安知与郡通”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再寄歙州潘伯恭》,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ān zhī yǔ jùn t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安知与郡通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再寄歙州潘伯恭》梅尧臣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再寄歙州潘伯恭》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截天去,
古路蔽云中。
不有行人至,
安知与郡通。
高楼虽窈窕,
古树已溟蒙。
今日劳君问,
衡门一老翁。

诗意:
这首诗以歙州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诗人感叹青山高耸入云,古老的路途被云雾所遮蔽。由于没有行人到来,诗人不知道与远方的郡县是否相通。高楼显得苍翠婉转,古树已经被迷雾所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向一位年老的翁问起今天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景色,运用了山、路、云、楼、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岁月的变迁。诗人通过描写青山截天、古路蔽云,表达了山势高耸、道路曲折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诗中提到没有行人到来,暗示了一种孤寂和寂静的氛围,也让人们反思交通与联络的重要性。

诗中的高楼和古树则象征着历史和岁月的沉淀,高楼虽然婉转秀美,但已经被时间所侵蚀,古树也被迷雾所遮掩,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这种景象揭示了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沉淀,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以一位老翁的形象作为诗作的结尾,通过与老翁的对话,表达了对当下情况的询问和对历史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的变化和与老翁的对话,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具象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世变迁的思考,给人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描绘,诗人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诗中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安知与郡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jì shè zhōu pān bó gōng
再寄歙州潘伯恭

qīng shān jié tiān qù, gǔ lù bì yún zhōng.
青山截天去,古路蔽云中。
bù yǒu xíng rén zhì, ān zhī yǔ jùn tōng.
不有行人至,安知与郡通。
gāo lóu suī yǎo tiǎo, gǔ shù yǐ míng méng.
高楼虽窈窕,古树已溟蒙。
jīn rì láo jūn wèn, héng mén yī lǎo wēng.
今日劳君问,衡门一老翁。

“安知与郡通”平仄韵脚

拼音:ān zhī yǔ jùn tō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