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轼 宋代

苏轼头像
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出处
法筵斋钵久凄凉”出自宋代苏轼的《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ǎ yán zhāi bō jiǔ qī liáng,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法筵斋钵久凄凉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时才能将这些香料转化为众多的仙品?
法筵斋钵已经久远地荒凉。
寒冷的蔬菜谁能采摘?
落叶覆盖的园地已经半荒废。
老楮树上突然长出了黄耳蕈,
故友还赠来了新鲜的白芽姜。
寂寥地放下筷子,向东南方离去,
又进入春天山区的笋和蕨乡。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一个庭园的景象,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变幻和无常。作者通过描写荒凉的法筵斋钵、废弃的田园和寂寥的离别,表达了对生活中逝去的美好和渐行渐远的思念之情。同时,黄耳蕈和白芽姜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到来,给予了诗中的寂寥一线光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寂寥的景象,通过对园中景物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感慨。法筵斋钵的荒凉、萧然放箸的离别、荒废的田园,都映衬出作者对逝去时光和美好岁月的无奈和留恋。然而,诗末的黄耳蕈和白芽姜给予了诗中的贫瘠和寂寥一丝生机和希望。这种对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寄托,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曲折的情感。

苏轼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未来希望的憧憬。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法筵斋钵久凄凉”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ǔ cān liáo shī xíng yuán zhōng de huáng ěr xùn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

qiǎn huà hé shí qǔ zhòng xiāng, fǎ yán zhāi bō jiǔ qī liáng.
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钵久凄凉。
hán shū bìng jiǎ shuí néng cǎi, luò yè kōng qí bàn yǐ huāng.
寒蔬病甲谁能采,落叶空畦半已荒。
lǎo chǔ hū shēng huáng ěr jūn, gù rén jiān zhì bái yá jiāng.
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xiāo rán fàng zhù dōng nán qù, yòu rù chūn shān sǔn jué xiāng.
萧然放箸东南去,又入春山笋蕨乡。

“法筵斋钵久凄凉”平仄韵脚

拼音:fǎ yán zhāi bō jiǔ qī liáng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