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轼 宋代
- 简介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出处
- “独向乱山明”出自宋代苏轼的《大秦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xiàng luàn shān mí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独向乱山明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仙游潭五首。
(潭上有寺三。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
《大秦寺》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大秦寺》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游览大秦寺的经历和感受。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仙游潭五首。(潭上有寺三。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诗意:
《大秦寺》描绘了苏轼游览大秦寺的情景。诗人在平坦的原野上行走,山坡上长满了翠绿的树木。突然,他看到一座孤零零的塔楼,独自矗立在崎岖的山上。诗人信步向着那座山去,但临风时忽然感到惊讶。原来那片广阔的田野就像一片汪洋大海,而远处的山脉也如衮衮东倾般壮丽。诗的最后提到了仙游潭,潭上有三座寺庙,其中最美的是南寺的塔楼,虽然望之可爱,却无法到达。
赏析:
《大秦寺》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他游览大秦寺时的情景和感受。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通过对平川、山坡、孤塔、山脉和田野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恢弘。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在大自然面前的惊叹和敬畏之情。
诗词中的仙游潭和三座寺庙增加了诗的神秘感和遥远感。诗人虽然看到了那座美丽的塔楼,但由于地形的限制,无法到达。这种无法触及的遗憾和思索,使诗词更具意境和哲理。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的深思熟虑,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思辨能力。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美感和想象空间,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升华。
“独向乱山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dà qín sì
大秦寺
huàng dàng píng chuān jǐn, pō tuó cuì lù héng.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hū féng gū tǎ jiǒng, dú xiàng luàn shān míng.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xìn zú yōu xún yuǎn, lín fēng què lì jīng.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yuán tián hào rú hǎi, gǔn gǔn jǐn dōng qīng.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xiān yóu tán wǔ shǒu.
仙游潭五首。
tán shàng yǒu sì sān.
(潭上有寺三。
èr zài tán běi, xún hēi shuǐ ér shàng wèi dōng lù, zhì nán sì.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dù hēi shuǐ xī lǐ yú, cóng mǎ běi shàng wèi xī lù, zhì běi sì.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dōng lù xiǎn, bù kě qí mǎ, ér xī lù gé tán, tán shuǐ shēn bù kě cè, shàng yǐ yī mù wèi qiáo, bù gǎn guò.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gù nán sì yǒu tǎ, wàng zhī kě ài ér zhōng bù néng dào.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
“独向乱山明”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