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翠华游
相傅大堤在,曾是翠华游。
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
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丘。
《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唐询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中文译文:
《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秦德衰千祀,
江演道不修。
相傅大堤在,
曾是翠华游。
玉趾如将见,
金椎岂复留。
怅然寻旧迹,
蔓草蔽荒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询创作的《华亭十咏》系列中的其中一首,通过描述秦始皇驰道的景象,揭示了秦朝的衰落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诗的第一句“秦德衰千祀”表达了对秦朝衰亡的悲叹之情。秦朝秉持儒学,“秦德”指的是儒家的道德伦理,而“千祀”意味着千年祭祀的传统。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秦朝道德堕落和祭祀仪式的腐朽。
第二句“江演道不修”指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江演为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它的失修象征着社会的动荡。同时,这句也意味着人们已经不再注重修建、维护公共设施,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和负责。这种社会动荡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加剧了前一句中秦始皇朝代的衰亡。
第三句“相傅大堤在”提及了相傅大堤这一重要的水利工程,表达了对大规模水利工程的赞美。同时也间接暗示了秦朝时期的强权统治和王室的荣耀。
第四句“曾是翠华游”暗指秦始皇时期南巡游玩的盛况和繁华景象。
第五、六句“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丘。”表达了诗人的怅然若失和对曾经辉煌的景象的追忆。玉趾和金椎是宫殿花坛的象征,意味着昔日的尊贵和富饶。然而,这些金碧辉煌的景象和繁华,如今已经荒芜衰败,被蔓草所覆盖,再也留不住。
整首诗通过揭示秦始皇时期的衰亡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和对如今境况的失落感。这首诗具有露骨的批评和悲凉的情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注,对过去荣誉和道德观念的反思。
“曾是翠华游”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uá tíng shí yǒng qín shǐ huáng chí dào
华亭十咏·秦始皇驰道
qín dé shuāi qiān sì, jiāng yǎn dào bù xiū.
秦德衰千祀,江演道不修。
xiāng fù dà dī zài, céng shì cuì huá yóu.
相傅大堤在,曾是翠华游。
yù zhǐ rú jiāng jiàn, jīn chuí qǐ fù liú.
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
chàng rán xún jiù jī, màn cǎo bì huāng qiū.
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丘。
“曾是翠华游”平仄韵脚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相关诗句
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