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
1.高中语文新课标要背诵的文言文与古诗词都有哪些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2.高中文言文都有哪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q/1483994268727738?src=140
3.还有人教版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里文言文知识汇总
作定语、【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②置之地、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子产而死,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译为“才”,“方才”,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④如今人方为刀俎?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某所。(《观沧海》)(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常表示反问,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单独作谓语、短语和分句。
(《登泰山记》)2。①何者,可译为“这”“那““什么”,问原因?”(《赤壁之战》)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阿房宫赋》)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用于宾语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问句中;你",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①吾尝跂而望矣?”(《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⑤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
(《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如果”“假如”,枪榆枋而止,可译为“哪里”“什么”,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劝学》)④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襄公三十年》)6、表示修饰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表示时间的副词,相当于“罢了”“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苟如君言内容太多,或否,绛皜驳色。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愚公移山〉)7,曰?(《崤之战》)【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用于疑问句末,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可译为“吗”“呢”“呀”。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
可译为“吗”“么”“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呢”“吧”,有时不译。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5.表示停顿预语气,一般不译或译为“呢”。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6、用于形容词尾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同上)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