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孙惠蔚翻译

1.文言文《齐桓公好服紫》译文

原文: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整个都城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正在那个时候,5匹生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布。

齐桓公对此十分忧虑,对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布料很贵,整个都城的百姓喜欢穿紫色衣服的风气不消失,我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您想制止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试一下不穿紫衣服呢?您可以对身边的侍从说:‘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 在这时,侍从中如果有穿紫衣来进见的人,桓公就说:“稍微退后点,我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

那人说:"是." 从这天开始,没有侍卫近臣再穿紫色衣服了;到第二天,城中也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国境之内没有人再穿紫色衣服了。 O(∩_∩)O~补充一些: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便都穿紫色的衣服,说明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的。

本文以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告诫人们,上行下效。作为领导人或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2.《冯婉贞》原文及翻译

原文: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

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

旋见一白首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

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既而辞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盖借寨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三保曰:“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

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侍亡,熟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众皆感奋。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敌弃炮仓皇遁。译文: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中国,京城北京骚乱起来。

在离圆明园十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谢庄,全村都是猎户。其中有一个叫冯三保的,山东籍人,精通武术。

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从小喜爱武术,学习过的没有不精通的。这一年谢庄创办村民自卫组织“团练”,因为冯三保勇敢而又会多种武艺,大家推选他当头领。

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树立起旗帜,上面写有“谢庄团练冯”几个大字。一天中午,侦察消息的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开来了。

不久,就看见一个白种人的头子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士兵,那头子是英国的军官,他们正骑着马向前跑来。冯三保提醒团丁装好火药、上好子弹。

但不要乱放枪,他说:“这是强敌啊,瞄不准就不要轻易发射,白白浪费子弹,这对我们取胜没有好处。大家一定要当心这一点!” 这时敌人已逼近石寨,枪声大作。

寨子里的人蜷曲着身子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久,敌人离得更近了。

冯三保见这阵势有机可乘,急忙挥动旗帜,说:“开火!”开火,是军中规定放枪的号令。于是所有的枪支一齐发射,敌人象落叶似的纷纷跌下马来。

等敌人的枪再次射击时,寨子里的人又象鸭子一样趴在地上了。这是借寨墙来作掩护的。

攻打了一阵,敌人退却了,冯三保非常高兴。唯独婉贞忧愁地说:“小股敌人走了,大股敌人要来的。

如果他们拿大炮来攻打,我们全村不就化为粉末了吗?”冯三保吃惊地问道:“那怎么办呢?”冯婉贞说:“西洋人的长处是使用枪炮等火器,短处是不会武术。枪炮对远距离攻击有利,而武术对近身作战有利。

我们村方圆十里都是平原,跟敌人较量枪炮,那怎么能取胜呢?不如用我们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持着刀,拿着盾,象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象鸷鸟那样勇猛地搏击,或许能避免这场灾祸吧?”冯三保说:“把我们全村人都算上,精通武术的不过一百来人,让这样少的人投身到强大的敌群中搏斗,这跟把一只羊孤身投到狼群里有什么不同呢?小女孩子不要多嘴。”冯婉贞微微地叹息说:“我们村庄眼看就要完了!我一定要尽全力来拯救我们的村庄。”

于是她把谢庄精通武术的少年召集起来,激励他们说:“与其坐着等死,怎比得上奋起抗敌拯救我们的谢庄呢?各位如果没有这种意思也就算了,如果有这种意思的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顿时,群情振奋。

于是冯婉贞率领着一伙青年人整装出发,他们都穿着黑衣黑裤,手持雪亮的钢刀,行动敏捷得象猿猴一样。离村四里的地方有一大片树林,树荫浓密,遮蔽天日,他们就埋伏在那里。

没有多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约有五六百人。婉贞拔刀跃起,率领大家袭击敌人。

敌人没有意料到,非常惊慌混乱,忙用枪上的刺刀来迎战,可是轻便敏捷勇猛凶狠到底比不上以冯婉贞为首的中国少年。冯婉贞挥舞钢刀奋力砍杀,跟她对打的没有一个不倒地的,敌人纷纷败退。

冯婉贞大声喊道:“各位!敌人想远远地甩开我们,要用枪炮消灭我们,赶快追赶,不要坐失良机!”于是众少年尽全力拦截逃敌,双方混杂在一起,杂错交战,敌人的枪炮火器始终不能发射。太阳落山时,被打死打伤的敌军不下一百多个。

残敌。

3.翻译文言文《归田录》

太祖(宋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诬告,告发)其(指郭进)阴通(私通,暗地里)河东刘继元,将(将要)有异志(异心,指谋反)者(。

的人,指告发者),太祖大怒,以(以。

为由)其(指告发者)诬害(诬陷,陷害)忠臣(指郭进),命缚(绑)其人(指告发者)予(交给)进,使(让)自处置(处理,安置)。

进得(省略代词“者”指告发者)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不禁)赎(饶恕)尔死(动词用作名词,死罪),当(应当,还要)请当(动词实用“使。

当”)尔一官。”岁馀(这年末),其人诱其一城来降。

进具其事送之於(通“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判决,赐)死(动词用作名词“死罪”)尔,赏不可得也 ! ”命以其人(以此为由,吧这个人)还进,进复请(奏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使。

为用)人矣(虚词,五实意))。”

太祖於(通“于”)是赏以(以。

为赏赐)一官。

4.文言文 燕王好乌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燕王好乌,庭有木皆巢乌,人弗敢触之者,为其能知吉凶而司祸福也。

故凡国有事,惟乌鸣之听。乌得宠而矜,客至则群呀之,百鸟皆不敢集也。

于是大夫、国人咸事乌。乌攫腐以食腥于庭,王厌之。

左右曰:“先王之所好也。”一夕,有鸱止焉,乌群睨而附之,如其类。

鸱入呼于宫,王使射之,鸱死,乌乃呀而啄之。人皆丑之。

注释: 1、好乌:喜爱乌鸦。 2、巢:名词作动词用,搭窝。

3、司:掌管。 4、矜:自尊自大。

5、攫(jué)腐:抢夺腐肉。 6、鸱(chī):鹞鹰。

7、睨(nì):斜视。“睨”,原误作“晲”。

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8、附之:靠近它。

9、丑之:以之为丑。认为它丑恶。

译文: 燕王喜爱乌鸦,庭院的树上全是乌鸦搭的窝,人们没有敢触动它们的,认为它们能测知吉凶和掌管祸福。所以凡是国家大事,就只听信乌鸦的鸣叫声来做出决断。

乌鸦得宠而自傲,客人到来就群起呀叫,百鸟都不敢来这儿栖止。于是举国上下从大夫到百姓都饲养乌鸦。

乌鸦抢夺着腥臭的烂肉在庭院里吃,使后来继位的燕王十分厌恶它们。左右侍臣便告诫说:“这是先王所喜爱的啊。”

一天傍晚,有一只鹞鹰飞到这里,乌鸦成群地斜视着它,又靠近它,好象对待自己的同类一样。鹞鹰飞进宫廷号叫起来,燕王让人射中了它,鹞鹰死了,乌鸦就“呀”、“呀”地叫着吸食它,人们都觉得乌鸦太可憎恶了。

5.文言文 喻皓造塔 翻译

它的译文是: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氏带人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说:“木塔上没有铺瓦,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铺上瓦,然而木塔还是像原来一样晃动。匠人无可奈何,暗中叫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首饰,询问塔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每层铺完了木板,便用铁钉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匠师照喻皓说的办法做,塔就稳定了。大概钉牢的木板上下紧紧约束,六个方位像箱子一样相互连接,人走在楼板上,下及四周板壁相护持,塔自然不能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精明练达。

6.课外文言文: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

【原文】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译文】

韩湟,字太冲,管理三吴地区,所征召的幕僚,都随他的才能,使用他们都很恰当。有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没有其他的长处。曾叫他参加宴会,所有人都端正坐好了,他不和邻座的人说话。韩公安排他随军,让他管理库门,这个人每天很早进入帷帐,端坐到傍晚,官吏士卒没有敢随便出入的。

7.常羊学射 文言文 翻译

译文:

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

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

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原文: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扩展资料:

道理:

1.就一个人来说,在纷繁的世界里,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2.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就人性来说,贪心是很大的弱点,在纷繁的世界,常常因为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使自己迷失的。就客观来说,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知足常乐,达观的人,不奢望得到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得到的却会很多很多!

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常羊学射

8.文言文《畏鬼致盗》的翻译

有一个怕鬼的楚国人,他听到枯叶‘落地与蛇鼠爬行的声音。没有不认为是鬼来’了。小偷了解到这一点,便乘着夜晚潜伏在墙边装作鬼叫。那楚人心中恐慌,连瞟一眼都不敢。像这样搞了四五次,然后进入他的房间,偷光了他家收藏的则物。有人骗他说:“这的确是鬼拿去了。”他虽然有些疑惑,但暗地里却认为讲得对。没多久,他的住宅中果然有了鬼。因此,即使财物从小偷的住处拿了出来也总认为是鬼偷了给他的,不相信是偷的。

意思是说谗言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先有疑心才会相信它;离间、挑拨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总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才会发生作用。这都是由于聪明早已被蒙蔽住了。

9.文言文《幽王击鼓》翻译

原文 周宅酆、镐,近戎人。

与诸侯约,为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大说而笑。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

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 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近戎人:接近西戎人。

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③为高葆于王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

为,修建;葆,同堡;王路,大路。 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⑤即:如果 ⑥当:同尝,曾经。 ⑦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⑧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身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 ⑨说:同“悦”,高兴 译文 周朝定都丰、镐,接近西戎人。(所以周王就)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边摆放战鼓,(鼓响的时候)远近都能听到,假如戎人来到(丰镐),击鼓相告,诸侯的兵马都来救天子。

戎寇曾经侵入,幽王击鼓,诸侯的兵马全都来到,褒姒非常高兴,对着情景感到欢喜。幽王想让褒姒笑起来,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兵马几次来到而没有见到戎寇。

到了后来,戎人真的到了,幽王击了鼓,(可是)诸侯的兵马没有到来,幽王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

文言文孙惠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