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①,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②;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③。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④,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尔之后,命子拜伏 尔:如此 B.必有志均义敌 敌:敌对
C.儿生一期 期:周年 D.门前然火 然:通“燃”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验贪廉愚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若寻常坟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乃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13. 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A.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4分)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4分)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A 13、B
14译文: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 (“正体”1分, “以”1分,“终”1分,“孙氏”1分 )
(2)译文:已经不读不用,那也不该(不能容忍)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来传给后代。 ( “既”1分,“散逸”1分,“缄”1分“留”1分)
(3)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及”1分,“ 见” 1分,“ 乃” 1分,“ 重负” 1分)
偏傍之书,死有归杀①,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②;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③。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④,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杀: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杀”。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尔之后,命子拜伏 尔:如此 B.必有志均义敌 敌:敌对
C.儿生一期 期:周年 D.门前然火 然:通“燃”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验贪廉愚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若寻常坟典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乃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2.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杀”“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13. 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A.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 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4分)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4分)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参考答案】
10、B 11、A 12、A 13、B
14译文: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 (“正体”1分, “以”1分,“终”1分,“孙氏”1分 )
(2)译文:已经不读不用,那也不该(不能容忍)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来传给后代。 ( “既”1分,“散逸”1分,“缄”1分“留”1分)
(3)译文: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及”1分,“ 见” 1分,“ 乃” 1分,“ 重负” 1分)
上一篇:钱谦益《黄山游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樵夫毁山神》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