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三国志牵招习题答案

1.文言文三国志牵招习题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十多岁时,到同县乐隐那里就学。后来乐隐成为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随后停止了学业。正值京都发生变乱,何苗、乐隐都遇害,牵招和东隐的门生史路等人冒着被杀的危险,一同收敛乐隐的尸体,运送回乡。在路上遇到强盗打劫,史路等人都逃走了。强盗想取下钉子,砍开棺材,牵招流着眼泪请求放过。强盗认为他有情义,就放他离开了。由此名声显杨。

冀州牧袁绍征召牵招作督军从事,兼任乌丸突骑的官职。袁绍门客犯法,牵招先杀了(他)才告诉袁绍,袁绍对他的意图感到很惊奇因而没有怪罪他。袁绍死后,牵招又事奉袁绍的儿子袁尚。建安九年,太祖包围邺地。袁尚派牵招到上党,督运军粮。还没回还,袁尚城破败逃到中山。当时袁尚的外兄高干作并州刺史,招用并州左有险要的恒山,右有牢固护卫的大河,还有五万士兵,向北能阻击强大的胡人,劝导高干接纳袁尚,合为静观时变。高干不答应,暗地想害死牵招。牵招听到消息,潜行离开了,道路阻隔找不到袁尚,于是向东到了太祖曹操那里。太祖兼任冀州牧,征召他作了从事。

太祖在南皮消灭了袁谭,牵招兼任招军谋椽,跟从太祖征讨乌丸。到柳城,又担任护乌丸校尉。回到邺,从辽东送来袁尚的首级,悬在马市上,牵招看到后感伤悲泣之,在袁尚头下设祭。太祖认为他有情义,推举为茂才。从太祖平定汉中,太祖凯旋,牵招留任作中护军。战事结束,回到邺地,担任平虏校尉,率兵掌管青州、徐州郡的军事,攻打东莱的贼寇,斩杀他们的首领,东部地区平定。

大军想征讨东吴,召回牵招,回来后,正赶上军事行动结束,担任右中郎将,到地方担任雁门太守。雁门郡在边境,虽然有烽火台和了望哨等备战设施,但是敌人攻掠不断。李招既教百姓作战布阵,又上表免除乌丸地方五百余家的租税,让他们准备鞍马,在远处派出侦变哨。敌人每次进犯边境,牵招就率兵迎击,敌人来就被打败,于是官吏百姓胆气一天天高涨,边远地区没有了忧患。牵招联络河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修缮陉北废弃的上馆城,设立屯田成守的政策来守卫边境内外,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无论势力大小,没有不归附的,叛逃的即使亲戚也不敢藏匿,都抓起来送交官府。于是在偏远的地方居住晚上能关门睡觉,寇贼平息了。牵招于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到太学学习,回来教授别人,几年间学校大为兴盛。雁门郡管辖的广武,井水都苦,老百姓从远处或担水或用车拉水,往返七里。招准确测量地势,依照山陵的合适之处,开掘水源修建渠道,引水到城内,百姓依此工程受益。

明帝即位,赏赐李绍关内侯的爵位。太和二年病亡。

2.姨母楚国夫人韩氏提携鞠养翻译

姨母楚国夫人韩氏照顾教育(他)。

古文中“提携”有如下含义:

1、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照顾;扶持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提拔

荷蒙提携

4、携手;合作

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指带小孩〖child〗

伛偻提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亦作“提擕”。

1.牵扶;携带。

宋 陆游 《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诗“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 杜甫 《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3).照顾;扶植。

《南齐书·萧景先传》:“ 景先 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 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 刘得仁 《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 刘 家儿子来看了,对 直生 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4).提拔。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嘉 与 晋 司徒 李胤 同母,早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牵秀 ﹞ 太康 中,为 卫瓘 、崔洪 、石崇 等所提携。”《封神演义》第三一回:“ 黄将军 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奖荐升用将职。”

(5).携手;合作。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铿戞,霞服相提携。”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3.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译: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4.请翻译文言文《苏章传》

原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

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祖父纯,字桓公,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

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窦固军,出击北匈奴、车师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

斋 碌檬章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

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

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

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

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推折权豪,忤旨,坐免。

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

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 译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苏建,武帝在位时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叫苏纯,字恒公,有很大的名声,性格倔强急性子而且不怕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当面提意见),士子和友人都很忌惮他,见面后都互相说:“见苏桓公,害怕他教诲责备人,见不到他,却又思念他。原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

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祖父纯,字桓公,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

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窦固军,出击北匈奴、车师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

斋 碌檬章少博学,能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为议郎。

数陈得失,其言甚直。出为武原令,时岁饥,辄开仓廪,活三千余户。

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

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

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

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换为并州刺史,以推折权豪,忤旨,坐免。

隐身乡里,不交当世。后征为河南尹,不就。

时天下日敝,民多悲苦,论者举章有干国才,朝廷不能复用,卒于家 译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他的八代祖上是苏建,武帝在位时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叫苏纯,字恒公,有很大的名声,性格倔强急性子而且不怕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就是当面提意见),士子和友人都很忌惮他,见面后都互相说:“见苏桓公,害怕他教诲责备人,见不到他,却又思念他.”京城周围的人都称他为“大人”.永平年间,在窦固的军队担任奉车都尉,随军攻打北匈奴、车师有功,受封为中陵乡侯,后来做官到南阳太守. 苏章从小就十分博学,善于写作。安帝在位的时候,朝廷荐举贤良方正有学识的人,苏章应对得当,策论高妙,得以任用,(就是选拔年轻干部)担任议郎这一职务。

在皇帝面前几次议论政策得失,发表的言论切中时弊,群臣都认为他十分正直。不久外放作了武原县令,当年是灾年,苏章立刻打开官仓赈灾,救活了三千多户人。

顺帝在位的时候,苏章升职担任了冀州刺史。苏章有老朋友在其属下担任了清河太守,苏章接受任务查证老友的腐败问题 。

后其得知苏章为其上司,便设宴相请。席间清河太守陈述了二人平生的情谊,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意即苏章为其保护伞)。

苏章称:“今日我与你故人叙旧,是私人关系;明日我是冀州刺史办案,要依法办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遂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

于是冀州境内都知道苏章是个刚正无私的人,纷纷对其敬畏。后来苏章异地交换做并州刺史,上折得罪了当地权贵,因为违反了皇帝的旨意当即被罢免。

苏章隐居在乡间,不与官场来往。后来又被朝廷征召为河南尹,不肯前去就职。

当时,天下日益动荡,人民多有疾苦,有评论的人向朝廷举荐苏章有治国之才,然而朝廷始终没有任用他,苏章最后在家乡去世。

5.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6.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原文编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

"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后汉书·班超列传》。 2译文编辑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想问个究竟。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

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

"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

"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

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

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3词语解释编辑 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 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 20、安:怎么,哪里。

21、研: 同"砚"。 22、小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23、竟:最终。 24、除:授予官职。

25、坐:犯罪。 26、使:派遣。

7.《马钧传》翻译

《马钧传》译文 【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译文】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他年轻时过着游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有技术。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术,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 【原文】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

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译文】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那末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认为有费力费时的缺点,于是他改进机械,全都改用十二个蹑。

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织成后看上去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象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种技术,正象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么能去检验它呢? 【原文】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

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

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

【译文】先生任给事中官职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

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和他开玩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

‘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做得出模具来吗!”。先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可以见效。”

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

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原文】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

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

【译文】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愁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小孩子转动它,汲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

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原文】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

帝以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

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

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垣、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春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

【译文】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

皇帝说:“可以做得更巧妙些吗?”回答说:“可以更好。”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

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做成轮子的形状,放在地上,下面用流水使它旋转。下面制作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偶象,还有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还可以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动作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

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原文】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

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译文】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

他说,他可以做出一种连弩,发箭的力量能增加五倍。又嫌发石车效果差,如果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滑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

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关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逐一断掉,石子就抛射到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接连抛射。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去。

【原文】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译文】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

他去到先生那里去和先生辩论,先生被他说得没法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

8.求文言文翻译——虬髯客传 (只要这几句)

1.刘文静平素就觉得李世民非同常人,一旦听说有客人善相面,就立即派人把李世民迎来。

使者回时,李世民也到了,服装不整,披着裘衣而来,神采飞扬,仪态与常人不同。 2.刘文静赶紧写信派人请李世民来看棋。

道士和刘文静下棋,虬髯客和李靖在一旁陪着。不一会儿,李世民来了。

神采惊人,作了个长揖坐下。神清气爽,满坐气氛顿时活跃,四处张望,容貌十分光彩。

3.就引领李靖进入客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非常多非常有气势,,即使王公贵族的家里也不如(这里好) 4.为什么呢?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功,就得征战二三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了名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 5.帝王的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的时候会有风兴起,龙吟的时候有云集聚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

9.孔融认亲文言文的原文和意思

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10.凿壁偷光的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小名稚圭。他勤奋好学却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却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牵招传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