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1.《陈际泰传》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传》原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陈际泰传》翻译:

陈季泰,临川人文学大师。家境贫寒,不能由老师学习,没有书,有时带着孩子在附近看书,偷看。我从表兄弟那里得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四个角变得模糊了,没有可供阅读的分句。我根据文学意义来判断区别(应该有停顿的地方),所以我熟悉这本书。十岁的时候,我在我叔叔的药箱里看到了那本歌,很快就跑了。

我父亲看到了,非常生气。他催促他去田里。陈继泰把《诗经》带到田里,蹲在高高的土山上唱《诗经》。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忘记。很长一段时间后,他回到了临川,与艾南英等八部诗作齐名。陈吉泰的诗歌和作曲写得很好。勤奋,一天能写二三十首诗,写过一万首诗。这次考试的诗歌和散文的数量与陈季泰不匹配。

扩展资料:

《陈际泰传》创作背景:

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

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其著述多阐发经籍,有《易经说意》(又名《读易正义》)7卷、《周易翼简捷解》16卷、《群经辅易说》1卷、《五经读》5卷、《四书读》10卷,均存目于《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文集有《太乙山房集》15卷、《已吾集》14卷。清人辑《临川文选》、《临川文献》和《江西五家稿》分别选人一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陈际泰 (明朝学者)

百度百科—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

2.《陈际泰学有所成》文言文翻译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参考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3.陈际泰字大士单字翻译

亲,你要的是这一篇么?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

(3)取而疾走 (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答:

参考答案:

9.(2分)B 10.(4分)通“攀”,牵,引(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每小题,1分)

11.(4分)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

(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12.(5分)(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亦可)(2分,每处1分)

(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1分)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

(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事例的给2分)

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烃》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敏捷,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4.陈际泰勤读文言文百度

陈际泰[明](公元一五六七年至一六四一年),字大士,临川人,流寓汀州。

生于明穆宗隆庆元年,卒于明毅宗崇祯十四年,年七十五岁。家贫,父使治田事,不能从师读,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读。

又从外兄得《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中,即携至田所,踞高埠而哦,遂终身不忘。

后返临川,与艾南英、罗万藻、章世纯等以时文名天下。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篇,所作多至万卷。

经生学业之富,一时无出其右。崇祯三年(公元一六三o年)举人;又四年,成进士,年已六十有八。

又三年,除行人,居四年,护故相蔡国用丧,南行,卒于道。际泰所著有《太乙山房集》十四卷,《明史艺文志》及《易经说意》、《周易翼简捷解》、《五经读》、《四书读》,均《四库总目》传于世。

译文陈际泰,明朝人,他幼年家贫如洗,无法与其他幼童一样进学读书,只好借邻居小孩的书,偷偷躲在一边自学。8岁时,得到表兄一本破烂《书经》,刻苦自学,揣摩其意,慢慢通晓其义。

10岁时,在外公家药笼中找到一本《诗经》,便日夜攻读。父亲要他下田劳动,他将书带在身边,一有空就诵背不止。

14岁时,代父教蒙馆,先后向济川、钟美政、郝庶野等人学习写文章。20岁时,认识了邱一敬,两人诗书相传,互相切磋。

陈际泰家境贫寒,常受当地恶少欺凌,不久便返故乡临川。回乡后,结识了章世纯、罗万藻、艾南英,四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豫章社”。

一起倡导时文,致力写作,以时文著称,被誉为“临川四大才子”、“江西四家”。陈际泰才思敏捷,写作速度极快,有时一天能写二三十篇,一生之中作文多达万篇。

史书称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在八股文方面造诣较高。

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被人称为八股文大家。崇祯三年(1630),陈际泰才得中举人;崇祯七年中进士,时年68岁。

十年,被授行人(掌册封、传旨的官),赴贵州监考。十三年,奉旨护送已故相国蔡国用灵柩回乡,次年于济宁途中染病去世,年七十五岁。

扩展资料陈际泰是腾桥陈坊村(现属鹏田乡)人。父亲陈仪生,客居福建武平,以教私塾为业,家境清贫。

43岁时生下陈际泰,因为年高得子,陈际泰父亲对其倍加珍爱,视若掌上明珠。但他没有溺爱儿子,为了锻炼儿子,增强体质,父亲时常安排他上山砍柴或从事其力所能及的其他农活。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际泰自小就喜欢读书,甚至到了痴迷嗜书的程度。8岁时,陈际泰从姨表兄家做客,见他家有一本《书经》,无句读。

本来这样的书大人读起来也觉有困难,但他如获至宝,便向表兄借来研读,表兄知道他天性聪颖好书,就把书借给了他。陈际泰借得《书经》后,对书爱不释手,天天研读,并且逐渐通解了书中的意义。

10岁时,陈际泰在其外公家作客。其外公是个郎中,一天,陈际泰在外公的药笼中发现有一本《诗经》,也没有经过外公同意,便拿了就跑。

父亲知道这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叫来儿子训斥一番,便罚儿子到田中看管秧田。陈际泰也知道自己“偷”书的错误,没有申辩,便按照父亲的要求天天去看秧,当然看护秧苗时他不忘带上《诗经》研读。

十天后,秧苗出了水,陈际泰读《诗经》也有二十多篇了。后来陈际泰成为明末临川四大才子之首,与其童年刻苦读书是分不开的。

14岁时,陈际泰代父教蒙馆,并开始文章生崖。20岁时,他在独立创办学馆,期间,陈际泰认识了当地有名的教育届前辈邱一敬先生,他们彼此都喜欢探讨文章,交往日甚。

然而邱一敬先生教馆有不少富家子弟,这些人起初并不把陈际泰看在眼里,待陈际泰到邱一敬处切磋文句时,时常找些寻衅为难陈际泰。陈际泰看到当地恶少凌贫排外之风严重,遂迁回原籍临川。

后来陈际泰以时文名藻临川,共作文章一万余篇,与同乡罗万藻及章世纯、艾南英并称“江西四家”和“临川四大才子”。是陈太侄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际泰。

5.陈际泰勤读翻译注解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

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

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如果有疑问,请补充。

6.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分)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

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

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取而疾走( ▲ ) (2)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3)其为文 ( ▲ ) (4)无若际泰者 ( ▲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B.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C.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D.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

B.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C.他就被父亲带到了自家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大声歌唱,于是终身不忘。

D.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不忘。13.文中“ ▲ ”一句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 ▲ ”一句从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

(用文中原句填空)(2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0.(4分)(1)跑(2)闻名(3)代他(指陈际泰)(4)比得上11.(2分)B 12.(2分)D 13.(2分)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1分);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1分)附:参考译文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

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

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

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7.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

小题1:(1)跑(2)闻名(3)代他(指陈际泰)(4)比得上 小题2:B小题3:D 小题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1分);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1分) 小题1:试题分析:“ 走,名,其 ”的意思较为固定,应分别译为“跑、说出、代词”,“ 若 ”根据语境亦可推断出来,我们在课内文中学到过“不若”,即不如,“若”字则是比得上的意思。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大意,“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大意是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因此,句子停顿应为“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应选B。

点评: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致理解出语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句内容大意,做出正确的停顿。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上文可知,“ 携至田所 ”的是“《诗经》” “吟咏”的也是《诗经》。

理解这两个关键之处,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4:试题分析:“用文中原句填空”是本题的审题点。

我们要在原文中寻找能回答问题的语句,可见直接写出了陈际泰声名之隆的是“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侧面表明他作品之丰的是“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点评:首先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在审题的基础上,在文章中从前向后找寻,根据理解把切题的答案提取出来。 。

陈际泰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