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明史王艮传》原文以及翻译

1.文言文《明史 王艮传》原文以及翻译

王艮的字叫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1400)成为进士.廷试对策名列第一.因他相貌丑陋,而改为胡靖第一,胡靖即胡广,王艮第二,李贯第三.三人都是同乡,一同被授为修撰,朝廷并按照洪武年中成例,设文史馆让他们居住.王艮参与编修《太祖实录》及《类要》、《时政记》等书.由此许多重要著作均由他来负责整理.此外王艮还多次上书谈论时务. 燕兵逼近京城,王艮与妻子诀别时说“:食人之禄,为人而死,我不能再活下去了.”解缙、吴溥与王艮、胡靖相邻而居.京城失陷前一晚,他们都聚集在吴溥屋内.解缙陈说大义,胡靖也奋激慷慨,唯独王艮流泪不语.三人离去后,吴溥之子吴与弼年纪尚幼,他叹道:“胡叔叔能死节,是大好事.”吴溥却说:“不对,只有王叔叔会死.”语音未落,只听胡靖隔墙在喊:“外面吵闹得很,要小心看着小猪.”吴溥回头对吴与弼说道“:一只猪都舍不得,怎么舍得去死呢?”片刻之后,王艮在屋内哭泣,然后喝毒酒而死.解缙则驱马前去拜谒,成祖十分高兴.第二天,解缙推荐胡靖,胡靖应诏而至,叩头谢恩.李贯也迎附成祖.后来成祖拿出建文帝时分封群臣之事千余件,命解缙等编阅.涉及兵、农、钱、谷之事的留下,而言语冒犯者及其他一切都加以焚毁.成祖趁机从容问李贯、解缙等说:“你们应该都曾为此受封过吧?”众人未答,只有李贯叩首说道:“臣确实未曾有过.”成祖说“:你认为没有就是好吗?拿其食禄,担负其事,当国家危急之时,作为近臣却毫无建议可以吗?朕特别讨厌那些引诱建文帝破坏祖法,扰乱国政的人.”后来李贯升为中允,被牵连获罪,死于狱中.临死时叹道:“我愧对王敬止啊!”。

2.文言文《陈藩传》的翻译

《后汉书 陈藩传》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

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

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

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

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

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

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

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

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

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

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

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后汉书 陈藩传》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

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

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

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

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

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

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

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

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后汉书作者范晔简介】 范晔(398年—445。

3.文言文毕士安传的翻译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中进士。太宗雍熙二年,皇子们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做藩王,太宗谨慎地为他们选择所属官吏,毕士安调任左拾遗兼任冀王府的记室参军。太宗下诏说:“皇子门生在宫廷中长在宫廷中,不了解外面的事情,年龄渐近成人,一定要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使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希望各位努力。”端拱年间,太宗下诏命王府的属官各自呈献自己撰写的文章。太宗阅览多日,问身边的臣子们说:“他们的才能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品行谁更优秀呢?”有人拿毕士安来对答。皇上说:“正符合我的心意。”不久以本官的身份兼任知制诰(为起草诏令画行),淳化二年,被召入作翰林学士。有大臣向皇帝推荐张洎,太宗说:“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的远了。”

李沆卒,毕士安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毕士安上朝谢恩,真宗说:“还没有结束,即将任命你为相。”毕士安叩头。真宗说:“我倚仗你来辅佐,哪只从今日开始。但现在正有很多事,寻找一个和你一起引荐的人,大概谁能胜任?”毕士安回答说:“做宰相的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才能,才能够担当这样的职位,我才能低下,实在不能胜任。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这才是宰相的才能。”真宗说:“听说他喜欢强硬,意气用事。”毕士安又回答说:“寇准正直无私,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具有高风亮节,盼望为国牺牲,操持正道憎恨奸邪,这是一向长期养成的,在朝的大臣很少有超过他的,只是不受世俗欢迎。现在天下的老百姓虽然承蒙皇上的美好恩德,滋润养育安闲逸乐,但西北强横的西夏是边境上的祸患,像寇准这样的人正是应该任用的人才。”真宗说:“既然这样,应当借你这样年老而有德望的人来压服他。”没过一个月,毕士安以本官身份和寇准一同受官为平章事。毕士安兼监管修撰本朝历史,官位在寇准之上。寇准做了宰相,坚守正道,憎恨邪恶,阴险小人天天想排挤他。有平民向宗古告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寇准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表明自己。毕士安竭力辩明这里的诬陷,把宗古交法官审讯,详细获知奸邪的行为,斩杀,寇准才安心了。

毕士安方正沉静高雅,对人对事有很高的见识,含蓄宽容,外貌漂亮有风采,善于谈吐,所到之处,以严厉和正直著称。

4.求文言文翻译——虬髯客传 (只要这几句)

1.刘文静平素就觉得李世民非同常人,一旦听说有客人善相面,就立即派人把李世民迎来。

使者回时,李世民也到了,服装不整,披着裘衣而来,神采飞扬,仪态与常人不同。 2.刘文静赶紧写信派人请李世民来看棋。

道士和刘文静下棋,虬髯客和李靖在一旁陪着。不一会儿,李世民来了。

神采惊人,作了个长揖坐下。神清气爽,满坐气氛顿时活跃,四处张望,容貌十分光彩。

3.就引领李靖进入客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非常多非常有气势,,即使王公贵族的家里也不如(这里好) 4.为什么呢?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功,就得征战二三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了名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 5.帝王的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的时候会有风兴起,龙吟的时候有云集聚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

5.文言文翻译陈廷敬传

陈廷敬,初名敬,字子端,山西泽州人。

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是科馆选,又有顺天通州陈敬,上为加“廷”字以别之。

十八年,充会试同考官,寻授秘书院检讨。康熙元年,假归,四年,补原官。

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四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改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

与学士张英日直弘德殿,圣祖器之,与英及掌院学士喇沙里同赐貂皮五十、表里缎各二。十七年,命直南书房。

丁母忧,遣官慰问,赐茶酒。服除,起故官。

二十一年,典会试。滇南平,更定朝会燕飨乐章,命廷敬撰拟,下所司肄习。

迁礼部侍郎。知 二十二十三年,调吏部,兼管户部钱法。

疏言:“自古铸钱时轻时重,未有数十年而不改者。向日银一两易钱千,今仅得九百,其故在毁钱鬻铜。

顺治十年因钱贱壅滞,改旧重一钱者为一钱二分五厘,十七年又增为一钱四分,所以杜私铸也。今私铸自如,应改重为轻,则毁钱不禁自绝。

产铜之地,宜停收税,听民开采,则铜日多,钱价益平。”疏下部议行。

古 擢左擢左都御史。疏言:“古者衣冠、舆马、服饰、器用,贱不得逾贵,小不得加大。

今等威未辨,奢侈未除,机丝所织,花草虫鱼,时新时异,转相慕效。由是富者黩货无已,贫者耻其不如,冒利触禁,其始由於不俭,其继至於不廉。

请敕廷臣严申定制,以挽颓风。”又言:“方今要务,首在督抚得人。

为督抚者,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吏不以曲事上官为心,然后能加意於民;民可徐得其养,养立而后教行。

宜饬督抚凡保荐州县吏,必具列无加派火耗、无黩货词讼、无朘削富民。每月吉集众讲解圣谕,使知功令之重在此。

而皇上考察督抚,则以洁己教吏,吏得一心养民教民为称职,庶几大法而小廉。”又言:“水旱凶荒,尧、汤之世所不能尽无,惟备及於豫而周当其急,故民恃以无恐。

山东去年题报水灾,户部初议行令履勘,继又行令分晰地亩高下,今年四月始行覆准蠲免。如此其迟回者,所行之例则然耳。

臣愚以为被灾分数既有册结可据,即宜具覆豁免,上宣圣主勤民之意,下慰小民望泽之心,中不使吏胥缘为弊窦。”疏并议行。

斋 二十二十五年,迁工部尚书。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上嘉其有裨治化,命留览。

时修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廷敬并充总裁官。累调户、吏二部。

二十七年,法司逮问湖广巡抚张汧,汧曾赍银赴京行贿。狱急,语涉廷敬及尚书徐乾学、詹事高士奇,上置勿问。

廷敬乃以父老,疏乞归养,诏许解任,仍管修书事。主 二十二十九年,起左都御史,迁工部尚书,调刑部。

丁父忧,服阕,授户部尚书,调吏部。四十二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仍直经筵。

四十四年,扈从南巡,召试士子,命阅卷。四十九年,以疾乞休,允之。

会大学士张玉书卒,李光地病在告,召廷敬仍入阁视事。五十一年,卒,上深惜之,亲制挽诗一章,命皇三子允祉奠茶酒;又命部院大臣会其丧,赐白金千,谥文贞。

知 廷敬廷敬初以赐石榴子诗受知圣祖,后进所著诗集,上称其清雅醇厚,赐诗题卷端。尝召见问朝臣谁能诗者,以王士祯对,又举汪琬应博学鸿儒,并以文学有名於时。

上御门召九卿举廉吏,诸臣各有所举,语未竟,上特问廷敬,廷敬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皆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也。”乃皆擢御史。

始廷敬尝亟称两人,或谓曰:“两人廉而刚,刚易折,且多怨,恐及公。”廷敬曰:“果贤欤,虽折且怨,庸何伤?”。

6.古文大铁椎传全文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

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井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大铁椎传 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从甚麽地方来的人。 北平人陈子灿到河南去探望兄长,在 宋将军家里和他相逢遇。

宋氏是怀庆 府青华镇上的人,精通武艺,附近七 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家 因为他雄武壮健,就称他为「宋将军 」。

宋氏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人 ,力气大,箭法好,比子灿大七岁, 小时候一起学习,故此曾经和他一同 拜访宋将军。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 量很大的客人,相貌很丑陋,右腋下 夹著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即 使在喝酒吃饭、打拱作揖的时候也一 刻不离身。

铁制的椎柄能摺叠环绕, 好像锁上的链条,拉开来长一丈有多 。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

问他乡里和姓名, 都不肯回答。后来(他们)同睡一室 ,到了半夜,那位客人说:「我要走 了!」说完就不见了。

子灿见门窗都 关著,很惊奇地问信之。信之说:「 这位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也不穿 袜子,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 著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 没带,可是腰里裹著很多银子。

我和 宋将军都不敢问他。」到子灿一觉醒 来,客人已鼾声大作地在炕上熟睡了 。

有一天,他向宋将军告辞说:「起 初我听到你的名气,以为你是个豪杰 ,可是却不见有甚麽作为。我要走了 !」宋将军极力挽留他,才说:「我 曾经夺取响马的财物,不顺从的,就 杀他们,这些强盗头子请我做他们的 首领,我又不答允,所以他们恨透了 我。

(我)长住这里,一定会连累了 你。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 方决斗。

」宋将军很高兴地说:「我 骑著马带著弓箭来助战。」客人说: 「不可!贼人本领高强,而且人数又 多,我要保护你的话,就不能痛快地 打斗了。

」宋将军一向自以为了不起 ,而且想看看客人的本事,於是极力 请求。客人没有办法,便和他一起去 。

将到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 军登上空置的碉堡,说:「只许观看 ,千万小心不要作声,免得贼人知道 你在这儿。」那时鸡声啼起,月亮下 山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内 可以看得见人。

客人奔驰下去,吹了 几声觱筑。一会儿,二十多个骑著马 的贼人从四方集拢过来,后面跟著百 多个背著弓箭步行的人。

其中一个贼 人提著刀拍马奔向客人,说:「为甚 麽杀死我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只 听得客人一声呼叫:「椎!」贼人立 即跌下马来,马头全被打裂。贼人们 向前包围进逼上来,客人从容地挥动 铁椎,四面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了 三十多人。

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 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忽然听到客人 大叫:「我走了!」地上灰尘卷起, 一团滚滚黑烟,向东奔驰而去。此后 就再不见客人到来了。

魏禧评论说: 「张良得到一位大力士,为他在博浪 沙用铁椎袭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就 是这一类人吧!上天生下异禀的人, 一定会用得著他们。我读陈亮的《中 兴遗传》,其中豪迈卓越、侠义壮烈 、魁伟杰出的人,寂寂无闻,不能在 当代建功立名的,为甚麽又那样多呢 ?难道上天降生人才,不一家要被人 所用吗?还是人才的见用,要有一定 时机呢?子灿遇上大铁椎时,正是。

7.文言文:《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陶潜,字元亮,年轻时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凭任自己的体会,不受拘束。曾在《五柳先生传》说:“(五柳先生,陶潜)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还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

他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呢!”。

8.文言文翻译 郭侃传

郭侃(?~1277):字仲和。其祖父郭宝玉是郭子仪的后裔、成吉思汗铁木真手下大将。郭侃年幼时为丞相史天泽所器重,留在自己家教养。成年后被封百户,智勇兼备。1233年,金将伯撒复取卫州,郭侃率军拒守,大破四万金兵于新卫州,乘胜渡河,攻打开封,在归德大败金兵于阏伯台,即随速不台攻汴京西门,迫降金元帅崔立。

1252年,郭侃随旭烈兀西征。1256年,至木剌夷(即暗杀教团所在地,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也提到过这个组织),郭侃破其兵五万,下128城,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兵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用悬梯上下,以精兵把守。旭烈兀筑夹城围之,不能下。郭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旭烈兀又派郭侃前往游说兀鲁兀乃算滩来降,其父阿力据西城,被郭侃攻破,逃走占据东城,郭侃又攻破此城并杀之。兵至兀里儿城,他埋下伏兵,下令听到钲声就出动,敌兵果然前来,伏兵起,全歼敌军,海牙算滩降。又西至阿剌汀,破其游兵三万,祃拶答而算滩降。兵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1257年十二月,郭侃随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黑衣大食国,即阿拔斯王朝,父子相传37代,当时有士兵数十万。),破其兵七万,屠西城,又破其东城,东城的宫殿都以沉香檀木建造,他放火焚烧,香气传出百里,得到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等珍宝。旭烈兀为防敌人逃走,特地在底格里斯河上设浮桥阻拦,并用兵船巡逻,哈里发木思塔辛上船逃跑,见到河上有浮桥阻拦,就自缚投降。有503年历史的黑衣大食王朝至此灭亡。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追击,于暴雨中斩纣答儿,又陷三百余城。

又西行3000里,到天房(即沙特),其将住石请降,手下都相信而不做准备,郭侃说:“欺敌者亡,军机多诈,如果中他的计,是莫大的耻辱。”于是严加防范。住石果然来偷袭,郭侃大败之,巴儿苏丹降,下185城。又西行四十里,在军队已歇息时,郭侃突然召集他们出发,只留几个病卒,西行十余里再扎寨。敌军不知到,来袭时只杀了病卒,可乃算滩大惊说:“东方的天将军,真是神人啊。”于是归降。1260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收富浪(即Frank,法兰克人,阿拉伯人对欧洲人的总称。此处指的应该是当时由基督教骑士团控制的塞浦路斯)。郭侃劝降,兀都算滩说:“我昨天所梦到的神人,就是将军啊。”随即归降。到石罗子,敌军前来抵抗,郭侃直出掠阵,一鼓就击败敌军,换斯干阿答毕算滩降。到宾铁,郭侃以奇兵袭击,大败敌军,加叶算滩降,又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惊,前来归降,得城120。向西南走到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归降。郭侃回军向蒙哥告捷,正好遇到蒙哥去世,于是回邓州,开屯田。

忽必烈即位,郭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又献先取襄樊,再直取临安之策:“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既克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后来果然如此。1262年二月,益都李璮和徐州总管李杲哥叛蒙古,宋将夏贵也进攻元朝。史天泽推荐郭侃前往讨伐,他奔袭至徐州,击斩李杲哥。夏贵迁徙军民南去,郭侃追击,过宿迁县,夺回军民万余人。受赐金符,被封为徐、邳二州总管。李杲哥之弟驴马,又与夏贵以兵三万来犯,郭侃出战,斩首千余级,夺战舰二百。1265年,史天泽被贬官,郭侃也被调同知滕州。1268年,平定吴乞儿、济南道士胡王的民变。1270年又平定和尚臧罗汉与赵当驴的民变。被封为万户,随军下襄阳,由阳罗上流渡江。江南平定后受封宁海知州,一年后病死。郭侃战胜攻取,所向无敌,行军有纪律,风餐露宿,暴风雨时也不入民宅。军队所至皆兴农课,因此吏民敬服。

9.文言文翻译节选自《宋书·谢景仁传》

原文阅读: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从叔父也。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

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辅国参军事。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①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

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谓景仁曰:“承制府须记室参军,今当相屈。”以为大将军武陵王遵记室参军,仍为从事中郎,迁司徒左长史。出为高祖镇军司马,领晋陵太守,复为车骑司马。

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陲,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时从兄混为左仆射,依制不得相临,高祖启依仆射王彪之、尚书王劭前例,不解职。

景仁性矜严整洁,居宇静丽,每唾,转唾左右人衣;事毕,即听一日浣濯。每欲唾,左右争来受。高祖雅相重,申以婚姻,庐陵王义真妃,景仁女也。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节选自《宋书 谢景仁传》

参考译文: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堂叔。他的祖父谢据,是太傅谢安的二弟。父亲谢允,曾任宣城内史。

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起初担任前军行参军、辅国参军事。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的嬖人张法顺,当时权势极大,朝廷内外没有谁不登门拜谒,只有谢景仁不到。到了三十岁,担任著作佐郎。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高祖任桓修抚军中兵参军,曾经到谢景仁处商议事情,谢景仁和他谈得很高兴,于是留高祖一起吃饭。酒食尚未做好,景仁受到桓玄宣召。桓玄性子急躁,片刻之间,骑马携诏书的使者相继而至。高祖多次请求离开,景仁不答应,说:“主上对待我们臣下,应当有一定的法则。我将要和客人一起吃饭,他怎么就不能等待。”竟陪高祖安稳地吃饱了,然后才应诏前去。高祖对此很感激,常常说景仁是太傅谢安的孙子。等到平定京邑后,高祖进驻石头城,景仁与百官同去拜见高祖,高祖注视着他说:“这是明公的孙子。”又对景仁说:“承制府需要记室参军,如今要请你屈就。”任命他为大将军武菱王司马遵记室参军,仍为从事中郎,升任司徒左长史。出任高祖镇军司马,领晋陵太守,又任车骑司马。

义熙五年,高祖认为国内祸乱已经平息,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朝廷议论都认为不可。刘毅当时镇守姑孰,坚决劝阻高祖,认为“苻坚侵犯边境时,谢太傅尚且不亲自带兵出征。宰相远征,会动摇国家基础。”只有景仁一人说:“明公建立齐桓、晋文的功业,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和人民的心愿,挽救复兴王位,铲除荡平奸逆,虽然功劳伟大直追远古,然而恩泽刑罚还远未使天下信服,应当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广泛树立声威大略。鲜卑紧邻我国疆土,屡次侵犯边陲,讨伐罪人而抚慰百姓,就在此一举。平定鲜卑之后,养精蓄锐,休整步卒,然后再进军洛阳一带,修复先帝园陵寝庙,哪里有坐视敌寇扩张,放纵敌人以至遗留祸患的呢?”高祖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景仁的堂兄谢混任左仆射,按照制度两人不可以在一个部门任职,高祖启奏,依照仆射王彪之、尚书王劭先前的成例,不必解除职务。

谢景仁生性谨严整洁,居室干净素雅,每逢咳唾,总是转过头来吐在左右侍者身上,咳吐以后,即允许侍者盥洗一天。每当他要吐痰,左右侍者都争着来承受。高祖一向对他很器重,用结为儿女亲家的关系来表明,庐陵王刘义真的妃子,就是谢景仁的女儿。十二年,景仁去世,当时四十七岁。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下葬之日,高祖亲自吊唁,哭得很悲痛。

10.明史周顺昌传原文和翻译

(节录)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

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

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

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

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

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

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文言文高隆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