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的文言文意思

1.饷的文言文意思

饷、饷、饟

xiǎng

<;;动>

1、(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2、同本义 [carry meal to the field]

饷,饟也。——《说文》

饷,饷馈。——《广韵》

饟,周人谓饷曰饟。——《说文》

饟,馈也。——《尔雅》

种饟粮食。——《汉书·食货志下》

挽车奉饟者。——《汉书·严助传》

为雇耕佣,凭种饷。——《后汉书·章帝纪》。注:“饷,粮也,古饷字。”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前蜀·韦庄《纪村事》

3、又如:饷田(送饭到田头);饷人(送饭食的人);饷馌(往田头送饭)

4、招待,供给或提供 [吃喝的东西] [entertain (with food and drink)]

有童子以黍肉饷。——《孟子·滕文公下》

幼弟不饷。——《韩非子·五蠹》

5、又如:饷客(以饮食招待客人);饷宾(以食物招待宾客)

6、吃饭,进餐[eat]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赠送 [present]

以诗赋饷孙权。——胡冲《吴历》

8、又如:饷亿(赠送,补给);饷献(馈赠奉献)

9、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岗。--------《观刈麦》

2.沈括《活板》的古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烤它;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试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到了,到现在还珍藏着。

3.人饷在古文中的意思

意思:有人赠送,有人进贡。

出处: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校笺》·《捷悟》。

原文: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白话译文: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众人没人能理解写这个字的原因。轮到杨修时,他便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扩展资料

与“饷”意思相近的其它古文:

1、馈。

例句原文:馈,遗也。——魏·张揖《广雅》

白话译文:馈的意思,就是赠送。

2、贻。

例句原文:贻我来牟。——周·民间整理《诗·周颂·思文》

白话译文:你把麦种赠送给我们。

3、贶。

例句原文:更统世而自贶。——楚·屈原《楚辞·悲回风》

白话译文:经过久远年岁之后送给自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修啖酪

4.《杨修啖酪》文言文翻译

杨修啖酪

杨修啖酪选自《世说新语》。

原文: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提「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解释:

1.饷: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会。~宴。~客。

2.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写上。

5.次:按次序。

6.至:到。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明白。

14.以示众:把它用来给众人看。

15.众莫之解: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

16.复何疑?: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翻译: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人看懂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的时候,他吃了一口,说:“主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5.张岱《刘侍郎除弊》文言文翻译

刘大夏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前往北边处理兵饷粮草问题。

尚书周经对他说:“府仓粮草宣告缺乏,大半 的粮草是有权势家族的子弟在经营,你向来与他们个性、意见不合,这次前去恐怕免不了会因为个性刚直招祸。”刘大夏说:“处理天下事,凭借道理不依仗权势, 安定天下事在于实地处理不在于远谋,待我到后解决。”

刘大夏到达后,整天召集边塞的百姓了解情况,终于了解了个中原因,想出了治理的办法。有一天,他派人 在各交通要到四处张贴榜文,昭告天下:“某个粮仓缺几千石粮食,每石按照官价收购,边疆内外的官民客商,只要愿意上报的,粮食从十石以上,粮草百束以上, 都准许买卖,即使是官宦子弟,也不受限制。

不到两个月,府仓储积有余,老百姓也有了多余的钱财。原来塞上必须拥有千石米粟、万束柴草才得收进。

因此宦官、武臣得以操纵市场,获取厚利。从刘大夏确立这项粮草收购法令后,有粮草的百姓都自己上报,不需要权贵包办买卖到足够数量,然后凑整数上交。

延续了几十年的 弊端,一下子就革除了。

薄饷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