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川的诗词(1007首)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仰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