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字共有1个读音: [wèi]  

衞

[wèi]

汉字

注音 ㄨㄟˋ

部首 [行]  行字旁

笔画 总笔画:16 部外:10

异体字

字形结构 左中右结构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885E

其它编码 五笔:tnhh|tnks 仓颉:hodbn 郑码:oial 四角:21221

笔顺编码 3325212511252112

笔顺笔画 ノノ丨フ丨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一丨

笔顺名称 撇 撇 竖 横折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折钩 竖 横 横 竖钩

衞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同“”。

衞字的基本解释

折叠展开

wèi ㄨㄟˋ


防守;衛護。《玉篇•行部》:“衞,護也。” 衛士;警衛。《説文•行部》:“衞,宿衞也。” 謀求。《國語•魯語下》:“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衞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 邊陲;邊遠的地方。《爾雅•釋詁下》:“衞,垂也。” 箭杆上的羽毛。《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 中醫名詞。“衞氣”的簡稱。《素問•痹論》:“衞者,水穀之悍氣也。” 肢體。《吕氏春秋•審時》:“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叡智,四衞變彊,𣧑氣不入,身無苛殃。” 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國語•周語上》:“邦外侯服,侯、衞賓服。” 驢的別名。《爾雅翼•釋獸》:“﹝驢﹞一名為衛。或曰,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為名。” 宋代時俗讚美事物之辭。《爾雅•釋詁下》:“衞,嘉也。” 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後相沿成地名。如:威海衛。明歸有光《備倭事略》:“春夏巡哨,秋冬還衞。”, 清代戶口編制名,以三千戶為一衛。《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四十一年,令葉爾羌成丁餘回,特畀耕地編户,凡千五百户為一所,三千户為一衞。” 周朝國名。《釋名•釋州國》:“衞,衞也。既滅殷,立武庚為殷後,三監以守衞之也。” 水名。《書•禹貢》:“恒、衞既從,大陸既作。” 西藏一部分地域的舊稱。 姓。《廣韻•祭韻》:“衞,姓。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同“”。劍鼻(劍柄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的部分)。

英语 guard, protect, defend

衞字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衞字的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衛 」的異體字。

康熙字典解释

折叠展开

衞【申集下】【行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歲切,音熭。《篇海》防也,捍也。《玉篇》護也。《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又《爾雅·釋詁》垂也。《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註》衞,營也。

又《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衞。《國語註》衞,衞圻也。

又宿衞。《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又榮衞。《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又精衞,鳥名。《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又國名。《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又水名。《書·禹貢》恆、衞旣從。《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又姓。《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范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篇海》本作䘙。省作衞。俗作衛、衞,非。

说文解字解释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

衞【卷二】【行部】

宿衞也。从韋帀,从行。行,列衞也。于歲切文十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衞)宿衞也。宮正。夕擊?而比之。注。暮行夜以比直宿者。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大鄭云。庶子宿衞之官。後鄭云。衞王宮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𠋫便也。漢有衞尉掌宮門衞屯兵。从韋帀行。韋者、圍之省。圍守也。帀、?也。韋亦聲。于歲切。十五部。行、逗。列也。依韵會訂。此釋从行之意。行者、列也。今音讀如杭。别於步趨之行。衞从三字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