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字共有1个读音: [bǐng]  

稟

[bǐng]

汉字

注音 ㄅㄧㄥˇ

部首 [禾]  禾木旁

笔画 总笔画:13 部外:8

异体字 𥜘

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简体字形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7A1F

其它编码 五笔:ylkt 仓颉:ywrd 郑码:sjjm 四角:00904

笔顺编码 4125251131234

笔顺笔画 丶一丨フ丨フ一一ノ一丨ノ丶

笔顺名称 点 横 竖 横折 竖 横折 横 横 撇 横 竖 撇 捺

稟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同“”。

稟字的基本解释

折叠展开

基本字义


bǐng ㄅㄧㄥˇ

 ◎ 同“”。

英语 report to, petition

德语 Bericht, Eingabe, Bittschrift, Rapport (S)​,(Befehle u.ä.)​ entgegennehmen, befolgen (V)​,Bericht (an seinen Vorgesetzten oder die Eltern)​ erstatten (V)

法语 informer un supérieur,pétition

稟字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稟字的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禀ㄅㄧㄥˇbǐng 名

天赋的资质。如:「天赋异禀」。宋·朱熹〈大学章句序〉:「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承受。《书经·说命》:「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汉·孔安国·传:「禀,受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

下对上、卑对尊、或民众对官署的陈述。如:「禀告」、「禀明原委」。《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宾客辐辏,求诉百端,内外咨禀,盈阶满室。」《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

禀ㄌㄧㄣˇlǐn 名

谷仓。《新唐书·卷八四·李密传》:「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通「廪」。

禀ㄅㄧㄣ​bīn

(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释

折叠展开

稟【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徐曰》公稟賜之也。《廣韻》與也。《增韻》供也,給也,受也。《禮·中庸》旣稟稱事。《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韻會》俗作禀,非。

说文解字解释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

稟【卷五】【㐭部】

賜穀也。从㐭从禾。筆錦切

说文解字注

(稟)賜榖也。賜榖曰稟。中庸。旣稟稱事。鄭注周禮宫正、內宰、廩人、掌固皆云。稍食、祿稟也。又司稼注云。賙、稟其艱阨。晉惠帝云。官鼃可給稟。凡若此類。今本多譌爲廩。卽有未譌者、亦皆讀爲力甚切矣。今之廩膳生員、於古當作稟膳。从㐭禾。禾猶榖也。榖𡉄於㐭。周禮所謂以待賙賜、稍食也。凡賜榖曰稟。受賜亦曰稟。引伸之凡上所賦、下所受皆曰稟。左傳言稟命則不威是也。筆錦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