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字共有1个读音: [máo]  

牦

[máo]

汉字

注音 ㄇㄠˊ

部首 [牜]  牛字旁

笔画 总笔画:8 部外:4

异体字 𤙚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繁体字形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7266

其它编码 五笔:trtn|cen 仓颉:hqhqu 郑码:mbmh 四角:22514

笔顺编码 31213115

笔顺笔画 ノ一丨一ノ一一フ

笔顺名称 撇 横 竖 提 撇 横 横 竖弯钩

牦的意思

折叠展开

牦牛,也作旄牛、髦牛。哺乳动物。分家养的和野生的。身上有长毛,多黑褐色,喜寒冷气候。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善于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驮运。野生牦牛数量稀少,属国家保护动物。

牦字的基本解释

折叠展开

máo ㄇㄠˊ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英语 tail; hair; yak

德语 Haarbüschel (S)​,Hinterteil, Ende (S)

法语 queue,touffe de poil,yack

牦字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详细字义


(1) 犛、氂 máo

(2) (会意。从牛,毛声。本义:牦牛尾)

牦字的辞典解释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解释

折叠展开

牦【巳集下】【牛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謨袍切,音毛。牛名。今所謂犏牛者。師古說。《正字通》牦牛,出甘肅臨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之,狀如水牛,𩩙膝尾背胡下黑毛長尺許,尾長大如斗,嘗自愛護。古取爲旌旄,今人以爲纓帽。毛雜白色者,以茜染紅色用之。山海經,潘侯之山有牛,四足節生毛,卽此。或作髦,亦作𤙚,又作旄。或省作毛。師古言卽犏牛,非。

说文解字解释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

氂【卷二】【犛部】

犛牛尾也。从犛省,从毛。里之切〖注〗《段注》:犛切里之;氂切莫交。

说文解字注

(氂)犛牛尾也。凡經云干旄、建旄、設旄、右秉白旄、羽旄、齒革干戚羽旄、今字或有誤作毛者。古注皆云旄牛尾也。旄牛卽犛牛。犛牛之尾名氂。以㲠爲幢曰旄。因之呼氂爲旄。凡云注旄干首者是也。呼犛牛爲旄牛。凡云旄牛尾者是也。从犛省。从毛。莫交切。二部。按周禮樂師音義。氂舊音毛。但許不言毛亦聲。而左傳晏氂、外傳作晏萊。後漢書魏郡輿人歌。岑熙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與災時茲三字韵。則是犛省亦聲。在弟一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