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势
成语拼音: [jǐ jiǎo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成语例句: 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繁体字形: 掎角之勢
英文翻译: double-pronged attack
成语接龙: “掎角之势”成语接龙
掎角之势的意思
掎:1.拉住;拖住。引申为牵制。2.通“倚(yǐ)”。支撑。 角:[jiǎo]1.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犀角。2.形状像角的;物体边缘相接的部分:菱角。桌子角。3.数学上指由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4.中国辅币名。一元的十分之一。5.古时军中吹的乐器:号角。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jué]1.竞赛:角斗。2.角色:名角儿。主角儿。3.古代盛酒的器物。4.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3”。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掎角之势的造句
- 掎角之势的人,也应付一部分责。
- 这个方案可说是掎角之势,有绝对成功的把握。
- 敌人在河北、河南都构筑了强大的工事,以为掎角之势,现在河南之敌已被我歼灭,河北之敌孤立无援,只好龟缩到城里去了。
- 这场战役我军采取掎角之势,一举歼灭敌人.
- 所以她们才会形成掎角之势,对自己展开围攻。
- 三大帝国成掎角之势包围着阿加拉斯冰原,仿佛是在拱卫着什么。
- 凹进来的像口袋,诱敌深入,凸出去的像拳头,互成掎角之势。
- 小白村的白菜不仅有利于秦大村的发展,小白村的位置更能与秦大村形成掎角之势,对将来抵挡西北方向的饿狼村有莫大的帮助。
- 吕布又在濮阳城外西边建一营寨,号曰西寨,与濮阳城成掎角之势。
- 张角三兄弟攻下了巨鹿、广宗、下曲阳作为起义中心,三个城池互成掎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