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国
成语拼音: [sì zhàn zhī guó]
成语解释: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成语出处: 《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成语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是否常用: 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 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 四戰之國
英文翻译: place open to attack from all directions
成语接龙: “四战之国”成语接龙
四战之国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四战之国的造句
- 囗中八,乃四战之国、四分之邦、喘息之象。
- 仅此一点,中原四战之国无法匹敌也。
- 魁以治内,故陬訾为中州四战之国。
- 至于韩国,虽也有机会,然四战之国,终无机会。
- 赵葱虽是王族公子,然赵国自立国起便是四战之国,公室子弟大多都是有一身武艺,面对对方将领也是毫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