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解释

外国[wài guó] 外国 外国在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用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用“外国”造句 第11组

  • 101、 这篇外国人的游记,不过是他在中国见闻的东鳞西爪。

  • 102、 然而大部分的外国人,甚至这里的长期居民对此都只是管中窥豹。

  • 103、

  • 104、 望着高耸云间的广州电视塔,很多外国人都为中国的科技实力叹为观止,渍渍称奇。

  • 105、 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

  • 106、 妈妈的剪纸,既形象生动,又含意深刻,许多外国人争相购买,称其为巧夺天工。

  • 107、 香港集中了四面八方的物品,有来自英国的、中国的、印度的、美国的、韩国的,还有来自*弯的,难怪这里是购物天堂,加之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更是让外国友人亲睐。

  • 108、 星期1、,一个联邦法院正式对小詹姆斯?丰德伦提起刑事起诉,指控他明知故犯地阴谋将机密情报传递给一个外国特务。

  • 109、 他被枪毙了,罪名是里通外国

  • 110、 至于象上文提到的外国租界对滥设的交易所提供便利,成为投机事业庇护所,客观上助长交易所投机热迅速升温的做法,则与助纣为虐有何二样?

用“外国”造句 第12组

  • 111、 散居世界各国的华侨,虽然不少已入外国籍,但其对祖国的忠诚仍是自不待言的。

  • 1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熟读诗经,只为泡妞。学习语文,为写情书。学习数学,约定时间。学习英语,泡外国妞。豪言壮语犹在,可是仍然单身。光棍节到了,忘记你的**理想,现实点,只要不流鼻涕的就行!

  • 113、 只有把国家经济建设起来,做到富国强民,才不会受外国欺负。

  • 114、 学习外国长处要考虑国情,生吞活剥地套用是不行的。

  • 115、 外国的技术,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他山之石。

  • 116、 向外国学习,全学些皮毛,这无异于买椟还珠。

  • 117、 对古代和外国的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不加区别的兼收并蓄。

  • 118、 中国人民决不能忍受外国列强的欺侮。

  • 119、 不考虑自己的国情,照搬外国的做法,削足适履,一定会失败。

  • 120、 当时的中国被外国侵华着整的四分五裂的。

用“外国”造句 第13组

  • 121、 根据波兰政府的官方数字,去年对波兰的外国直接投资,法国与德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 122、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割地求和、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123、 许多外国专家参观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上海杨浦大桥后,都赞叹不已。

  • 124、 他对外国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博览群书以寻找有用的信息。

  • 125、 方式,宜人的气候,使得外国人才近悦远来。

  • 126、 学校来几个外国友人,有什么大惊小怪,他们是来我校参观学习的,和我们去他们国家一模一样。

  • 127、 男孩们为了两枚外国邮票吵得不可开交。

  • 128、 虽然此种交易并不对外国人开放,但是他们却跃跃欲试。

  • 129、 实践能力先天性不足,中国人在创新方面输给外国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 130、 学习外国经验,不能邯郸学步,连我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都丢了。

用“外国”造句 第14组

  • 131、 一个初学中国话的外国人,想要听懂中国各地方的南腔北调,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132、 那个坐在餐桌上的外国人,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你不妨去跟他谈谈,看能否做些生意。

  • 133、 世界各国的报纸经常刊登访问过中国的外国人所写的报道,介绍中国人如何彬彬有礼、助人为乐。

  • 134、 当时,本地员工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还不多,而且外国同事一般在杜邦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经验相对丰富,所以本地同事与他们相处的时候,有时难免显得战战兢兢。

  • 135、 小时候,我以为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 136、 现在有些新诗人对语言没有敏感,写不出好诗,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仍然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 137、 现在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

  • 138、 现在某些新诗人似乎对语言就没有敏感,只能从外国诗、从文言文里去剽窃,并且画虎不成,自然很少有值得一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