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的诗句古诗
1.带宗的诗句
带宗的诗句
1、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出自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2、吾宗秉全璞,楚得璆琳最。——出自唐·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3、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出自唐·杜甫《吾宗》
4、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出自唐·颜真卿《咏陶渊明》
5、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出自唐·杜甫《北征》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出自唐·杜甫《望岳》
7、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出自魏晋·曹植《薤露》
8、吾宗固神秀,体物写谋长。——出自唐·李邕《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9、蠹露宗通法已传,麻衣筇杖去悠然。——出自唐·权德舆《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2.关于宗阳楼和桃花源的古诗各两首
光 light;ray;hono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光guāng 〈名〉 (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light;ray] 光,明也。
――《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
――《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
――《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color and luster]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honor;glory] 邦家之光。
――《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唐·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time]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scenery]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favor]。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sun,moon,star]。如:光岳(天地。
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grace the occasion with sb.'s presence]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光 guāng (1) 光明,明亮 [bright]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
――三国蜀·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 guāng ㄍㄨㄤˉ (1) 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阳~。月~。
火~。~华(明亮的光辉)。
(2) 荣誉:~临(敬辞,意含宾客来临给主人带来光彩)。~顾。
~复。 (3) 使显赫:~大。
~宗耀祖。 (4) 景物:春~明媚。
(5) 光滑:~滑。~洁。
~泽。 (6) 完了,一点不剩:杀~烧~。
吃~用~。 (7) 露着:~膀子。
(8) 单,只:~剩下一口气。 (9) 姓。
郑码:KOGR,U:5149,GBK:B9E2 笔画数:6,部首:儿,笔顺编号:243135 light;ray;honor;merely;naked;scenery;smooth; 光 ①明亮。《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
②显露,揭示。《素问·王冰序》:“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已光其意。”
③光大。《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光是现在的艺术者所追求了解的物质,没有光就没有眼睛看见的物体。所以光在艺术的参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3.宗开头的诗
采苹 诗经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薤露行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李贺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瘈犬。
那知竖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4.含有“宗”“悦”两个字的一首诗
同时含有“宗”“悦”二字的古诗只有一首《挽悟悦师二章》。
不过带上题目和通假通银通义的还有几首。1、《挽悟悦师二章》是宋朝著名文学家卫宗武的代表作品之一耆宿已凋零,如题亦晓星。
宗门僧巨栋,梵宇世传灯。身阅空花境,心潜多业经。
悦禅方有悟,六秩吊颓龄。(第二句开头字“宗”,第四句开头字有“悦”。
我帮您翻阅了5本古诗籍,查了大量资料,只此一首最最符合您的标准,简直就是天大的巧合!)2、《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禅悦》作者是宋代诗人葛立方多生业果种情田,鹫岭宗风好着鞭。要使野狐惊铁杖,莫令黄叶认金钱。
传衣虽落慧能后,成佛应居灵运前。趺坐蒲团成冷淡,比从人役竟谁贤。
(题目中有“悦”诗中有“宗”)3、《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应制》苏颋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诗中有“宗”有“娱”,娱字与悦字相通相用。)不辞辛苦,望您采纳。
5.唐宋八大家的古诗
一、《渔翁》
作者:唐代柳宗元
1、原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翻译
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既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山上白云,悠然自在舒卷。
二、《答张十一功曹》
作者:唐代韩愈
1、原文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2、翻译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
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三、《戏答元珍》
作者:宋代欧阳修
1、原文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2、翻译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四、《题西林壁》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五、《元日》
作者:宋代王安石
1、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6.关于寺庙的古诗
唐代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 余钟磬音。七律 寺庙颂 鸣钟香鼎绕红尘,朝拜谁来觉了因。
出入庙堂逢恶鬼,刮来膏血奉诸神。云 怨 词 (清。
陈维崧) 春山云幅和,山前春水,朝来齐绿。指点前村古寺。
花祭腾:庙宇 避世不须山 空门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 游人宿佛堂 朝中措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寻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陆游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陆游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唐 作者:李白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 一作村) 寂,松风直似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望悬空寺 明 汪承爵 刻石成香地,凭虚结构工。梵宫依碧献,栈阁俯丹枫。
涛壮磁窑雨,僧寒谷口风。跻攀真不易,遥望意无穷。
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登悬空寺 明 郑洛 昨过招提故不登,重寻兰若问山僧。峰头青鸟来还否,洞口白云去未曾。
谁结丹梯高万丈,我闻佛法演三乘。凭虚顿悟心无住,好歩禅关最上层。
登悬空寺 明 刘遵宪 谁开石壁礼金仙,缥缥层楼结构难。 清梵漫疑云外度,香台真向雾中看。
山连太岳千秋壮,客到孤峰五月夜。为问远师曾沽酒,好邀明月共盘桓。
题悬空寺 明 吴礼嘉 飞阁丹霞上,白云几度封。 萝悬千洞月,风落半空钟。
树杪流清梵,檐前宿老龙。 慧光千万丈,日夕满恒宗。
游悬空寺 清 邓克劭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
一湾岩畔月,半壁画中禅。 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赋得寒山寺送别》年代:明 作者: 高启 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渔村寂寂孤烟近,官路萧萧众叶稀。须记姑苏城外泊,乌啼时节送君违。
枫桥寺(宋·俞桂) 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
7.评价诗歌上的“宗唐”“宗宋”之风
以诗之“兴衰”言“通变”,正是我国古代诗学关于诗歌发展的传统见解。这个命题有许多合理因素,但由于论家理解的歧异与阐述的褊狭,往往使人得出诗歌发展每况愈下的结论。清人姜宸英有段议论谈得较为具体而明确,他说:“自春秋以迄战国,国风之不作者百余年。屈、宋之徒,继以骚赋,荀况和之,风雅稍兴。此亦诗之一变也。汉初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以五言接《三百篇》之遗。建安七子更唱迭和,号为极盛。余波及于晋宋,颓靡于齐、梁、陈、隋,淫艳佻巧之辞剧,而诗之敝极焉。唐承其后,神龙、开、宝之间作者坌起,大雅复陈。此又诗之一变也。”(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270~271页,姜宸英《五七言诗选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这段话,几乎能代表古代论家关于诗歌“通变”的全部认识和理解。他们把“风雅”作为衡量诗歌“兴衰”的典则。所谓“兴”,是“风雅稍兴”,“大雅复陈”;所谓“衰”,是“淫艳佻巧之辞剧”,“风雅”之衰。可见他们的“兴衰”观,是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贱视艺术形式的、以复古为指归的诗歌发展观。
这种观点,导源有自。初唐陈子昂,不满齐、梁以来文坛内容的浮艳颓靡之风,发出“文章道敝五百年矣”的叹息,以“风雅不作”而“耿耿”于怀,企图让“汉、魏风骨”,“复睹于兹”(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子昂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当时作为一种对诗歌内容的革新主张,当然是可取的。但如果对诗歌发展通作如是观,则是倒退复古的主张了。正由于陈子昂没有认识诗歌形式革新的必要,没有看到齐、梁诗歌事实上是对于汉、魏诗歌的进步,他的诗歌主张终究不可能成为唐代诗歌的主潮。而从他竭力反对的齐、梁诗歌演进来的近体诗,则在他同时和以后的诗人手中大放异彩,成为一代诗国的主要诗体。这一明显的事实,则往往被历来论家所忽略。尔后明代七子又犯了陈子昂一样的错误。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明史·文苑·李东阳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看不见一直在发展推进的诗歌演进潮流。他们这一“文学退化论”的观点,直接影响到诗歌创作。翻检他们的诗文,真是“词不逮宋,曲不敌元。步古人之墟,拾前贤之唾而已”(王易:《词曲史》,《明词》章,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但是,作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尽管提出了“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六朝之文游离实”,“唐之文庸”,“宋之文陋”,“元无文”(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弇州山人四部稿》,世经堂刻本。)这代不如一代的“文学退化论”观点,但关于诗歌的发展,却说出了一段颇富见地的话。他说:“‘三百篇’亡而后有骚赋,骚赋难入乐而后有古乐府,古乐府不合俗而后以唐绝句为乐府,绝句少婉转而后有词,词不快北耳后有北曲,北曲不谙南耳而后有南曲。”(王世贞:《曲藻》,《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9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这里他揭示出诗体的改变是后者不满足前者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国诗歌是在不断否定中进化、整个趋势是向前发展而不是倒退和复古的结论。这段话既道出中国诗体嬗递的基本事实,又简单阐明了诗体嬗递的两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