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想象拓展描写

1.选熟悉的古诗,发挥想象,拓展成一段150字左右的写景文字

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每当路过门前的小溪,就会看见睡莲静静躺在水面上,像婀娜多姿的少女。

小鱼儿在莲叶下捉迷藏,青蛙在远处的石头上呱呱鼓噪,像一个喋喋不休的饶舌歌手。水边的怪石旁,一丛丛茅草亭亭玉立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副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流,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

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头上。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呼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2.选两句写景的古诗句,围绕景物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渴望淘翁的淡泊闲适,但却无法告别城市的喧嚣,故而,像梁实秋一般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之处觅一二“陋室”亦可。纵然是“夏蚊成雷”也可“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如是这般,“陋室”亦可成“雅舍”,“雅舍”之中若有人耐不住性子,吹吹笛,抚抚琴,再读一两行诗文,亦可谓之“调素琴,阅金经”了,走出屋外,青山常伴,绿树常在,这时欣赏夕阳,也不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若那时,独自坐在房前,面对西天的那即将落下的夕阳,面对那归林的鸟群,面对那悠远的青山,那轻轻摇曳的树,那脚下的一方土地,谁也会想到明天是多么快乐!只要在宁静的山中,哪怕以天为被,地为床也值了。

悠悠“雅舍”“实是欲界之仙都”吧!纵然房屋简陋,若“惟吾德馨”又“何陋之有”呢?

若在中秋,斑驳的树影舞动,借着窗扉或“雅舍”屋顶的间隙,举杯邀月,把酒临风,必然宠辱皆忘了吧!鸟语虫鸣,加上一抹淡淡的幽香,青草的芬芳,泥土的清香亦可醉人了。到那时,就不用去古诗词中找寻“映阶碧草自春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了,更不用“举杯消愁愁更愁”了吧?

在主人的德馨下,“陋室”亦可成“雅舍”,但这般“雅舍”却可望不可及了。

我也喜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呀,但使愿无违!

3.发挥想象,把下面的诗句扩为一段描写性的话

一片荒地,上面有几株杂草,这里十分令人幽伤,这太静了,但它却因为静而美丽,让人陶醉;这条小路虽然小而窄,没有人的足迹,但因此它很光荣,它不是被许多人踩的公路,它是人们不忍去踩而爱惜的小路,它因足迹少而宝贵,也因小而幽雅。它,美的代表,珍贵的小路.

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在稀稀疏疏的阳光之下显得十分幽静。但是幽静之中又透出一股神秘的色彩,使这条路亦幻亦真,无人的感觉,反添它几分神秘。

一条僻静的小径两旁荒草丛生,但是,它却因为这份独特的安静与荒僻而透露着神秘的美丽。但是,向往着旖旎风光,绮丽江山的旅游者却忽略了这一美丽而充满神秘的风景。可是吸引着诗人善于发现生活美的的眼球。

4.古诗《凉州词》的拓展想象,写成文章(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5.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

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

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

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这两幅画面的组接,既简练又含蓄,突出了早行的特点,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心情。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茕茕孤旅,漫漫长途;空谷足音,透出悲凉。

静态的造影,动态的剪辑;直白的素描,曲折的写意;无序的排列,有机的组合;拙似人工,巧若天成。鸡声悦耳,使人想起居家生活;晨月残天,使人生出别离忧伤;茅草旅店,说明人在旅途。

不见人影,却见足迹,赶路何其辛苦,行者何其孤独!板桥区区,却是一道山村的风景;早春乍暖还寒,所以才有了夜来一桥霜的景观。静中含动,动中见静,一幅天然的画卷,写尽人在旅途的万千情状。

一阵铎铃脆响,需要赶路的旅人被从乡梦中唤起。鸡鸣声声,时远时近;月残天边,若即若离;茅草旅店,半明半暗。

水上板桥,朦胧可见;春霜月色,一眼银白;行者足迹,历历目前。檞树该发新芽了,干巴巴的老叶,掉落在山间的路上;枳树已开新花了,明亮亮的颜色,映白了一道驿墙。

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昨天夜里,梦回故乡,杜陵的早春是另一番景象:池塘水暖,燕子翻飞;春回乡间,春色可人。

偏在这个时节,诗人却背井离乡,奔波在晓行夜宿的旅途,怀揣着功名的失意,身受着早春的寒凉,一种心情,万千落寞;一腔愁绪,万千苦涩。 言为心声,诗为心造;心中况味,诗人知道。

据今人陈尚君考,诗人诞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卒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大唐盛世正在走向没落。诗人虽然才高八斗,却和许多落魄才子一样,也是个郁郁不得志。

年届不惑才开始应举。屡屡入闱,屡屡受挫。

妙在每临考场,诗人以助人为乐事,博得个“救数人”的绰号。55岁时,沈询主持春闱,令诗人独处一室,以防类似之事发生。

诗人不满,抗议后仍暗中“救”了八人,自己照旧名落孙山。此即搅扰场屋事件。

次年,闻友人徐商迁襄阳巡官,便去投奔。大约无马可骑,无车可坐,靠的是两个脚板,这一路辛苦一路郁闷可想而知。

商山离长安已远,距襄阳路途尚遥。路途崎岖多险,前途黯淡未卜,孑然独行,形影相吊,心中寂苦,也只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能解了。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本诗通过“征铎”、“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一些有特征性的事物,十分形象地描写了早行的情景,真切地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前四句描写“早行”时具有特征性的典型情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听见车马的铎铃已叮铃铃地响,出门人踏上旅途,心中不免依然怀念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雄鸡报晓,茅草店上空悬挂着一轮残月,一双行人的足迹,印在清晨木板桥的白霜上。????后四句写的是刚起程时途中的景色及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零落的槲叶,撒遍了荒山的小路,淡白的枳花儿,装点着驿站的围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中回到杜陵那个老地方,一群群的野鸭与大雁,落满了弯弯曲曲的池塘。????注释:??①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诗人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行:去,离开。

②征铎:车马行驶时用的铃铛。??③槲: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可入药。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④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食,可入药。

⑤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传递政府文书和转运货物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⑥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本名杜原,又名乐游原,诗人曾在此寓居。

⑦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⑧回塘:回,形容水回旋流转的样子。

塘:水池。

6.把下面的古诗展开想象,改写成2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梅在国人心里,是倾城之品,倾国之态,倾人之姿,自无须多说。我所要说的,之于这个数十年难得

一见的寒冬,又赶上十余年不曾遇上的大雪封门,于是烤着火,自觉受用;做着梦儿,犹有罗浮之气。我

踌躇着,冬天固然不受人喜欢,惟独有这样的降雪和爱雪的人们,无论经历了多少劫或生之痛的历练,却

始终不舍踏雪寻梅的千年古梦,于是我的梦里,并不香甜。至少,不能在聆听着窗外扑簌的声息而酣然高

卧,沉沉浮浮。我便披上衣裳,开门走在廊下,看着月夜下的雪,如何抚摩了花枝的裳,再不疾不缓地温

热她们的身子,这些冬天里所给予的温度,恰如此夜我所想给予梅的,一样的本心无二了。

7.古诗词中,运用想象的句子有哪些

1、《静夜思》——【作者】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襄邑道中》——【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5、《咏柳》——【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古诗句想象拓展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