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婵的诗句和联想意
1.搜关于蝉意象的诗句,包括蝉在诗句中的含义
一、对人生如梦的感慨,渗透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元稹《送卢戡诗》中的诗句,“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红树”、“蝉”、“夕阳”、“白头”这一意象群自然而然地融合为一体。与夕阳、红树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其中蝉这一意象,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地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色彩,词微旨远,妙不可言。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六首 其十二》“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该诗表面写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情,实质上是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无疑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二、对自然现实的无奈,抒发作者悲凉哀婉的羁旅情怀
秋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悲凉的情调,蝉极易渲染出这种苍凉的氛围,将孤冷意象融入别离远游之中。
如许棠的《蝉》“报秋凉渐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摇似欲行。”诗中的“默守”、“欲行”,不但写蝉,而且写人,诗人将离愁别恨寄寓蝉身,而蝉的孤单悲凉却是诗人的化身,而作者把这种羁旅之悲寄托在蝉身上,体现出人作为普通生命体,面对广漠浩瀚的宇宙,在生离死别时,在宦海失意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孤独无助与无可奈何。
宋代名儒朱熹的《宿寺闻蝉作》中道:“树叶经夏暗,蝉声今夕闻。已惊为客意,更值夕阳薰。” 客人听到蝉鸣为何会惊呢?不难看出,夕阳中的蝉,凄恻哀惋。秋阳西坠,白昼已去,蝉只好在凄寒的夜晚哀鸣,怎不令人感到悲怆。朱熹把羁旅之悲全部寄托在蝉身上,和许棠的《蝉》一样,体现出了人作为普通生命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还具备了哲理思辩:“蝉”、“客”在这一“惊”之中已经合二为一,同在落木萧萧、夕阳西下的寒秋发叹。在读者的艺术想象里,“蝉”“客”完全可以换位,确实达到了物我感应,主体和意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这蝉鸣还曾使有志无成、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潸然泪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蝉本无知,蝉鸣也本不关愁苦,然而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这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里所说的一样:“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高洁飘逸的人格象征或暗喻坎坷不幸的艰难身世
古人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唐朝诗人虞世南在他的题为《蝉》的诗中写到:“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为隋朝旧臣的虞世南,由于他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洁飘逸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又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有人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中字字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说得好极了。骆宾王因为上书议政事,冒犯了武则天,被人诬陷下狱。他愤懑至极,在狱中写下这首诗。“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大;“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受压制;“无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蝉诗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诗则是这样写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满腹经纶,抱负高远,然而清高自负的他却不被重用。后来,又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潦倒终身。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的无人同情联想到自己无同道相知的悲凉。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
2.《蝉》的诗句和诗意是什么
《蝉》是唐代文学家虞世南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话文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通过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能够“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扩展资料
这首诗的作者是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这首咏蝉诗是唐人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作者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三、四句借蝉抒情,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蝉 (唐代虞世南诗作)
3.关于蝉的诗句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齐天乐·蝉 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齐天乐·蝉 仇远
夕阳门巷荒城曲,清音早鸣秋树。薄剪绡衣,凉生鬓影,独饮天边风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残声,蓦然飞过别枝去。
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齐天乐·蝉 周密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闻还歇。故苑愁深,危弦调苦,前梦蜕痕枯叶。伤情念别。是几度斜阳,几回残月。转眼西风,一襟幽恨向谁说。
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
【现代人咏蝉诗句】
《秋蝉》
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an=0&si=2
4.虞世南写的蝉古诗的意思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全诗译文如下: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作者介绍: 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
5.婵全诗的意思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蝉
本以高难饱⑴,徒劳恨费声⑵。
五更疏欲断⑶,一树碧无情⑷。
薄宦梗犹泛⑸,故园芜已平⑹。
烦君最相警⑺,我亦举家清⑻。
注释:
⑴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⑵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⑶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⑷碧:绿。
⑸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⑹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
⑺君:指蝉。警:提醒。
⑻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
6.有关于蝉的诗句
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唐 卢仝《新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陈·刘删《咏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唐·戴叔伦《画蝉》)“听秋蝉,秋蝉非一处。
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搅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风飘流曼响,多含断绝声。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
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
……”(隋 卢思道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2)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
唐 司空曙“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新蝉》);唐 白居易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早蝉》);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唐 孟浩然:“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秦中寄远上人》),唐 元稹:“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送卢诗》)。
唐 雍裕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五代楚 刘昭禹:“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唐 卢殷:“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唐 姚合:“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闻蝉寄贾岛》);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宋 刘克庄“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 《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
(3)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首先应该提到的当然是被称为唐代咏蝉诗之“三绝”: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旨趣迥异,各臻其妙。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对此之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小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枯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4)与咏燕诗不同,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之污浊者。代表之作当属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蝉》诗 。
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罗隐:“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在陆之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而罗之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两诗借蝉言志,旨在讽刺批判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昏暗。
(5)其余如:唐人雍陶的“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清人朱受新的“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
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咏蝉》),也都。
7.与“金蝉”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玉蝉金雀(唐·韦庄·《河传·锦里》)
2、将鬟镜上掷金蝉(唐·李贺·《屏风曲》)
3、将鬟镜上掷金蝉(唐·李贺·《屏风曲》)
4、金蝉映衮(宋·赵磻老·《醉蓬莱·记青蛇感异》)
5、翠蝉金雀(宋·朱敦儒·《点绛唇·客梦初回》)
6、调金鼎、七叶貂蝉(宋·张元干·《满庭芳·韩国殊勋》)
7、云鬓从亸金蝉(宋·王之望·《念奴娇·柳花飞絮》)
8、貂映蝉金(宋·陆游·《沁园春·粉破梅梢》)
9、拥金蝉(宋·张孝祥·《鹧鸪天·舞凤飞龙五百年》)
10、妓围香暖簇金蝉(宋·丘崈·《浪淘沙·潇洒无湖仙》)
11、金缕翠蝉曾记得(宋·赵长卿·《江神子/江城子》)
12、金蝉罗翦胡衫窄(宋·吴文英·《玉楼春 京市舞女》)
8.关于鸣蝉的诗句
1、宋·杨万里 《夏夜追凉》
原文选段: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释义:
夏天晚上和白天一样的炎热,我把门打开出去站在月色之下,那茂密的小树林里面蝉叫个不停,突然感到一丝丝的孤独,倍感凉意却不是因为微风吹的。
2、唐·贾岛 《早蝉》
原文选段:
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
释义:
初夏的蝉孤零零的在槐叶上鸣叫,蝉鸣的噪音配合那将落的太阳有一丝丝秋天的感觉。
3、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原文选段: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释义:
夕阳西下凉风阵阵,听到蝉鸣的声音更加感到悲伤。
4、唐·白居易 《早蝉》
原文选段: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释义:
一听到蝉叫的声音就感到惆怅,再听一会儿乡愁生起,这渭水之北的蝉鸣声,和家乡的是多么相似啊!
5、宋·杨万里 《立秋日闻蝉》
原文选段: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释义:
雨下了一个晚上秋天要来了,今天晚上的蝉鸣诉说着秋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