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的诗句手抄报

1.桃花诗句大全手抄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2.恳求含有花卉的古诗,并加上诗句的评论,手抄报急用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

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

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给分吧。

3.桃花诗句大全手抄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崔护《题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杨凭《千叶桃花》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周朴《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陆游《泛舟观桃花》 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 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 李白《忆秋浦桃花旧游》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元稹《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齐己《桃花》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 苏轼《桃花》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

关于花的诗句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