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祖咏的诗句
1.祖咏的诗词有哪些?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苏氏别业
祖 咏
别业居幽处,
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
沣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
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
闲坐听春禽。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主要的就这3首了
2.祖咏的诗词!!火速、
久废南山期。
题远公经台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
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中峰居喜见苗发(一作李端诗)自得中峰住,深林亦闭关。经秋无客到,入夜有僧还。
暗涧泉声小,荒冈树影闲。高窗不可望,星月满空山。
江南旅情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泊扬子津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晚泊金陵水亭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
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酬汴州李别驾赠秋风多客思,行旅厌艰辛。自洛非才子,游梁得主人。
文章参末议,荣贱岂同伦。叹逝逢三演,怀贤忆四真。
情因恩旧好,契托死生亲。所愧能投赠,清言益润身。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赠苗发员外朱户敞高扉,青槐碍落晖。八龙乘庆重,三虎递朝归。
坐竹人声绝,横琴鸟语稀。花惭潘岳貌,年称老莱衣。
叶暗朱樱熟,丝长粉蝶飞。应怜鲁儒贱,空与故山违。
寄王长史汝颍俱宿好,往来托层峦。终日何寂寞,绕篱生蕙兰。
别怨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句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积雪浮云端,夜警羽林兵,城中增暮寒。
旧业不见弃,秋雨带虫声,刈麦向东菑,辇道入秦京,明时嗟陆沉,宛在市朝间,堂空闻曙更,悠悠限洛城,闭门风雪时,花绕傍池山。非君一延首,还山从此辞。
宁知武陵趣。细烟生水上。
更待西园月。望蓟门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七夕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
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
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
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
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陆浑水亭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
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
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家园夜坐寄郭微前阶微雨歇,淅淅有凉风。
古道黄花落。旅怀劳自慰,宿别更伤心。
答王维留宿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何为。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语嘿自相对,安用傍人知。
长乐驿留别卢象裴总朝来已握手,水凉池更深,王程江水流,孤峰入幔城。灞水行人渡,平芜赤烧生。
直道皆如此。馀风生竹树。
乡路京华远。谁念迷方客,秋声乱草虫,昨夜又兼秋,松阴覆座闲,窗度竹林风,长怀魏阙情,商山驿路深,圆月在舟中。
月出夜方浅,怀人滋远心。岸势迷行客,清露薄衣襟。
水气侵阶冷,列第禁城东,空山天气清。茂陵虽有病。
寒疏清禁漏,金尊乐未终。故情君且足,谪宦我难任。
鸟吟当户竹,谁能泪满襟,当春试舞童。连夜征词客。
风帘摇烛影,影响绝徽音。旅泊倦愁卧,佳期不忘还,开户散窥林,楚客醉孤舟。
题韩少府水亭梅福幽栖处。渐觉潮初上,犹得伴君行。
送丘为下第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
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皦日媚春水,绿苹香客船。
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古意二首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
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
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
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
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驻舟春溪里,誓愿拜灵颜。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
含笑默不语,化作朝云飞。渡淮河寄平一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
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淹留岁将晏。依稀成梦想。
夕次圃田店前路入郑郊,尚经百馀里。马烦时欲歇,客归程未已。
落日桑柘阴,遥村烟火起。西还不遑宿,中夜渡泾水。
田家即事旧居东皋上,左右俯荒村。樵路前傍岭,田家遥对门。
欢娱始披拂,惬意在郊原。馀霁荡川雾,新秋仍昼昏。
攀条憩林麓,引水开泉源。稼穑岂云倦,桑麻今正繁。
方求静者赏,偶与潜夫论。鸡黍何必具,吾心知道尊。
扈从御宿池君王既巡狩,晴来望尽通。盘云双鹤下,讼简夜弥清。
归思那堪说,谁慰遥相思。对酒鸡黍熟。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相知有叔卿。谁念穷居者。
远树低枪垒,隔水一蝉鸣,凄然多暮愁。观华岳西入秦关口,南瞻驿路连。
彩云生阙下,松树到祠边。作镇当官道,雄都俯大川。
莲峰径上处,仿佛有神仙。泗上冯使君南楼作井邑连淮泗,南楼向晚过。
望滩沙鹭起,寻岸浴童歌。近海云偏出,兼秋雨更多。
明晨拟回棹,乡思恨。
3.终难忘余雪 (诗)/祖咏/
终南望余雪
年代:【唐】 作者:【祖咏】 体裁:【五绝】 类别:【】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
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
朗,朴实俏丽。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霍松林)
4.古诗中:祖咏终南望余雪的内容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据《唐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5.孟浩然,祖咏有关的生平.不需要长.大概的介绍就行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
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