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江的抒情诗句

1.西江夜行黄道中的古诗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作者以“明月”起笔,别具匠心.夜行黄沙道中,但画面出现亮色,给人以清景幽色之感.以明月泻辉,鹊儿惊飞,离枝而去的“动”,衬出了月夜的静温和幽美.不用很多笔墨渲染月之明媚,但从“明月惊鹊”四字,却见月光之皎洁;鸟鹊跳枝,不写啼声而啼声自见.为了更显示月夜幽美,又将清风鸣蝉纳入画面.这样惊鹊与鸣蝉相呼应,明月与清风融一体,交织成画,使人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者紧扣上文,将文笔一转,使画面递现,展示出另一番景象.“稻花香里”,说明此时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点明夏季,它承清风而来.因清风吹拂,才送来稻香阵阵.笔墨有序,过渡自然.在这里,如果说人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也可以.但这样理解,未免辜负了作者的一片匠心.他灵光独运,把不知人情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以人的思想感情,说它们也在为丰收而歌唱.蛙犹如此,人乐更甚!作者通过拟人和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家的热烈气氛和欢乐之情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这两句,作者注重自然景物和表达人物心理的关系,使得意境和情调相和谐.他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细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景、声、情一并写出.作者写声写景,其实都是为了突出其情——表达出因丰收而产生的喜悦之情.如果说上片是写夏夜之晴,着重在写物,那么下片就是写夏夜之雨,着重写人的思想感情.“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幅图画的组织是颇有特色的.前一句,由星星点点,散布云外,构成了一个面,写出了光线的若明若暗;后一句,由雨点形成线,而且使人似乎听到雨滴的落地声.前后两句,从天空到山前,构成了一幅浑然奇妙的立体图.这是词,又似画,有影像,有韵味,深遂的诗意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作者对此先将笔一跃,然后又一扬,使文势起伏,感情摇曳.“忽见”二字,流露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样的惊喜之情.这首词写的是夏夜,词人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之景以及感受.月明风清,稻香阵阵,蛙声一片,一派丰收景象,表明作者对稻谷丰收的喜悦之情.上下衔接,笔调活脱轻快,景物与行人惊喜之情相和谐,增强了词的表达效果.这首词在艺术上最大特色是以“数”入调,构成优美的意境.上片倍数词“半”点明半夜时分.以“一”字描写到处是蛙声.下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写夏夜疏雨,确是传神笔致.天外之星七八个,乌云当中又留隙;山前之雨两三点,大雨欲下还敛住.这几个数字用得巧妙无比.星一多,则不可能有雨;不见星,则可能雨大.唯独稀稀数星,疏疏小雨,才构成清朗恬静的境界,以烘托出丰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数字不但可以入词,而且与词的境界关系颇大.这首词在这方面留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2.有关江西的诗句

还有几首,不知是否满足你的要求:

1、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2、望庐山五老峰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4、题西林壁 王安石

湾湾苔径引青松,

苍石坛高进晚风,

方响乱敲云影里,

琵琶高映水声中.

4、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5、崔道怡,井冈风光

水口别开一片情,

剑谷琴溪伴我行.

深山含笑迎远客,

石门壁立锁飞龙.

藏星崖下接火种,

将军顶上沐雄风.

幽到心头人欲醉,

不忘昔日喊杀声.

6、毛泽东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西江,诗句,抒情

3.形容苗寨好风景的诗句

(一)西江苗寨,我来去匆匆忙忙,但我却从未走远。

你听,我的心在吊脚楼的雨丝中呢喃;你听,我的心在黑亮的小青瓦上沉思;你听,我的心在苗家的木屋中寻梦;你听,我的心在寨子小路间滑滑的鹅暖石上跃动;你听,我的心在铜鼓场静默的芦笙中飘飞。

西江是世界无双的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在那里可聆听到鼓藏头话说苗族鼓藏节的神秘性,从活路头那里了解到苗族今昔农业生产的变迁;在那里还可观赏优雅的民俗节目,一览苗族歌舞风情;可去苗家乐品味长桌宴的风味,品尝甜甜的米酒,感受豪迈爽朗的苗族酒文化的魅力;月明星闪之夜,可到风雨桥去浪漫一回缠绵的情歌,领略苗族青年千古绝唱的爱情……对于一直有着少数民族情结的我来说,西江千户苗寨是贵州之行中我最向往的地方。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铺成了非常规则的行状,像花,像圆圆的铜鼓,像苗族的文字。

在踏上西江之路的一刻,你整个人,就与西江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融合了在一起。其实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方式,需要你用心,穿越时空去交流。

我们就一步一个脚印的踩着这些文化的足迹,在寨子中上上下下,穿梭寻觅。苗族人爱好歌舞,缘于他们的文化生活极少。

在很早以前,苗族人一直过着较原始的生活,为了驱散疲劳,他们就地取材,用树叶吹奏歌曲、用板凳即兴舞蹈等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有的苗族文化,吹芦笙就是其中之一,在苗族有“不会吹芦笙就不是苗族人”之说。住在苗寨的清晨,我往往被窗外潺潺的溪水声唤醒,随之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这股凉气新鲜、湿润,甚至连青草和木头的香气,也被它带了进来,随即,那一夜的疲倦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旷神怡、沁人心脾的感觉。

(二)西江苗寨错落有致的青瓦木屋最是让人留念。慵懒的斜倚在美人靠上,微睁迷蒙的双眼,看着滴滴雨丝顺着屋檐滴落,望着邻家的袅袅炊烟,心就在这里消融了嫁入头戴一顶竹笠,脚穿一双雨靴,手里提溜着半斤米酒,一摇一跩的踏着寨子中上山的鹅暖石路,那简直就是一种神仙似的日子,优哉游哉,美哉美哉。

真希望时间就这样停住,眼前的一切就这样定格成永恒。(三)流云飞鸽住人家,日出金光笼雾楼。

晨曦早起出门去,盛装美酒迎客来。客见眼前世外景,山水相衬媲桃园。

木屋倚山顺势筑,阁楼交错户相连。鹅石小路尽相通,登高放眼梯田去。

心开神怡早脱俗,恍然意绘才得知。马良提笔无从画,怎不叹天工独巧。

感其融汇多纯质,不枉享誉天下魁。

(四)西江千户苗寨,古朴典雅,她静静躺卧在时光的边缘,一任岁月打磨。西江千户苗寨找不出哪一点最美,却惊艳绝伦!上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与现代霓虹灯光交相辉映,西江千户苗寨总能让人感受到她既古朴典雅而又不乏华彩风姿。

吊脚楼古建筑特色、“欧妮夜边埂”古街巷道、多彩的民族服饰映衬出历史古朴的神韵和幽情。西江之名为苗语音译,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称“鸡江”,清朝叫“鸡讲”,由平寨、东引、也通、羊排、副题、南贵、也薅、等12个自然寨组成,1200多户6500余人。

西江千户苗寨依山傍水,吊脚楼沿着白水河两边延伸,依山就势层叠而上,直至山顶,羊排坡和东引坡形如一对水牛角状。夜幕降临,银河灯海闪现,整个村容寨貌恰似一位穿着民族盛装、头戴银角的苗家姑娘,雍容华贵,鲜艳夺目。

置身西江千户苗寨,余秋雨惊呼“美丽超乎想象!”。西江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在那里可聆听到鼓藏头话说苗族鼓藏节的神秘性,从活路头那里了解到苗族今昔农业生产的变迁;在那里还可观赏每天定时表演的民俗节目,一览苗族歌舞风情;可去苗家乐品味长桌宴的风味,品尝甜甜的米酒,感受豪迈爽朗的苗族酒文化的魅力;月明星闪之夜,可到风雨桥去浪漫一回缠绵的情歌,领略苗族青年千古绝唱的爱情……。

4.八声甘州中反应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作者:柳永 (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

柳永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公元1034年(景佑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与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创作慢词独多,发展了铺叙手法,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词作流传极广,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生平亦有诗作,惜传世不多。有《乐章集》。

5.尽挹西江三句的豪情气概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名称】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张孝祥 【体裁】词 【年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曾任礼部员外郎、建康留守等职。为南渡初著名豪放派爱国词人。

有《于湖词》传世。《全宋词》存词二百二十余首。

【原文】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②,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④,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⑤。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⑴】 ①洞庭青草:洞庭湖在岳阳市西南,青草湖在洞庭之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玉界琼田:形容月下湖水晶莹如玉。

界:一作“鉴”。 ③岭海:指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短发萧骚:头发稀少。襟袖冷:谓两袖清风,廉洁清贫。

⑤“尽挹西江”三句:舀尽长江水当酒浆,以北斗做酒器盛酒,大地万物当做宾客。西江:指长江。

【注释⑵】 1.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2.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3.风色:风势。4.琼:美玉。

5.着:附着。扁舟:小船。

6.素月:洁白的月亮。7.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8.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9.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10.孤光:指月光。

11.肝胆:一作“肝肺”。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13.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13.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14.挹:舀。

挹一作“吸”。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5.北斗:星座名。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16.万象:万物。17.扣:敲击。

扣一作“叩”。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18.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

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

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

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

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赏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

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

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夜半更深,一个人划小舟泛于广阔的洞庭湖上,天地间唯有自己,“表里俱澄澈”,“妙处难与君说”。但这寂寥仍让他想起往事,“应念岭表经年,肝胆皆冰雪”。

当职期间,自问心中无愧,也就把这往昔打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西江水作酒,北斗星作盅,天下万物邀作宾客,举杯畅饮。扣舷而啸,将心中郁闷尽散入虚无之中,其气势之恢宏,让人心胸登时为之开朗。

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

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因此南宋学者魏了翁认为:“张于湖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颂,还因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在写作此词的同时,作者还写了一篇小品《观月记》,记载了这次夜游的经过,可以并读。

【品评】 此词别本题作“过洞庭”,此词为月夜泛舟洞庭,写景抒情之作。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

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肝胆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

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

有人说本词相当于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真知灼见。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尚能泰然自若,游于物外的处世态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

王闿运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湘绮楼词选》)。全词将清奇壮美的景色,与词人的主体人格相一致。

6.“园沐西江雨,窗含虎渡樯”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

一、“园沐西江雨,窗含虎渡樯”出自《咏老虎》,作者是英国作家威廉.布莱克。

二、原文:

虎据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园沐西江雨,窗含虎渡樯。 接天轨送人生路,对雪窗含虎匿山。 临邑虎年咏虎 蒋瑞祥 一啸山河动, 雄风撼九州。神功惊爪尾, 生气喜须眸。警世非称霸, 假威心与仇。少年抒壮志,声谒武源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四十七:咏虎 长啸发山空。悲风振林木。飒飒秋雨寒。凄凄夜鬼哭。腥膻徒自矜。皮毛甘可服。何如偃鼠安。饮河期满腹。

三、作者: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虔诚的基督教徒。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7.西江夜行黄道中的古诗词怎么写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⑹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

字词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鸣蝉:蝉叫声。

⑤旧时:往日。

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⑦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⑧见:同“现”,显现,出现。[1]

白话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1]

8.简要赏析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

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

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piān)舟一叶。”

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著,犹着,或释为附着。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

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都是这个意思。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

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

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杜甫有一句诗:“心迹喜双清”(《屏迹》三首其一),心是内心,也就是里,迹是行迹,也就是表,心迹双清也就是表里澄澈。

“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恰好可以集成一联,给我们树立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我们不妨拿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

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形容心与物的相会是很自然的一种状态,不是勉强得来的。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

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指五岭以外,今两广一带。岭表经年,指作者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

“应”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测的意思,这里讲的是自己当时的思想,无所谓推度猜测。这“应”字语气比较肯定,接近“因”的意思。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犹言“官因老病休”,“应”字也是肯定的语气。

“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片所写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指月光。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就曾用孤光来指月光。

“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冰雪都是洁白晶莹的东西,用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南朝诗人鲍照在《白头吟》里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另一个诗人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说:“净心抱冰雪。”

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

张孝祥在这首词里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

关于西江的抒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