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水面的古诗句

1.春江花月夜 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滟滟:月映水波不停闪耀的样子。随:伴随,跟随。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宛转:弯弯曲曲。芳甸:芳香的草地。

霰:细碎的雪粒,这里比喻月光照在花朵上的光亮。霜:冻凝的露珠,比喻空中月光的晶莹。

汀:水边的平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无纤尘:一点微细的灰尘也没有。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月轮:月圆如车轮。初:第一次,最早。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代代:一代又一代。穷已:穷尽、停止。

待:等待、等候。但见:只见、只看到。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去:离去、离开。

悠悠:遥远又渺茫,或飘扬飞动的样子。青枫浦:枫是一种秋天树叶变红的树;浦是水滨滩岸;青枫浦:古地名,在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泛指游子所在的南方。

不胜:不能胜,受不了,经受不起。扁舟子:扁舟:小船;扁舟子:孤独地乘船远游的人。

明月楼:有明月映照的高楼,思妇所住的地方。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徘徊:流连不去。

离人:离开家乡漂游在外的人。妆镜台:对镜梳头化妆的案台,化妆台。

玉户:玉石镶嵌的窗户。帘:窗帘。

捣衣砧:捣衣的石头、捶布石。拂还来:用手轻轻地抹去,但它又回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相望:相互眺望,相互思念。相闻:相互听得见,互相之间知道消息。

逐:跟从、追随。月华:明月的光华。

君:你、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闲潭:空旷而安静的水潭。

可怜:可惜,让人遗憾和伤心。欲尽:将尽、快要完结,就春天快要过完了。

复西斜:复:对应上句,相当于“也”;复西斜:月亮偏向西方,指月夜也快结束了。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沉沉:很深很深地。

碣石:山名。在河北省,离山海关不远,濒临浡海。

本诗中借碣石以指北方,古代游子远戌边关的地方。潇湘:水名,指潇水和湘水,中国湖南境内的两条大河,后来成为湖南的代称。

古代人有许多人被官府流放到南方,特别是湖南。因此潇湘也就成了游子流放远游之地。

本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乘月:趁着月光明亮的时候,借着明月的光线。

摇情:激荡人的心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典故解释: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

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 19年,矢志不变。

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天子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

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

“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

2.求 描写 五光十色的四季的 古诗!

春 晓 春夜喜雨 唐 孟浩然 唐 杜甫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鸟 鸣 涧 清 明 唐 王维 唐 杜牧 人闲桂花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夜静春山空。

路上行人欲断魂。 月出惊山鸟, 借问酒家何处有, 时鸣春涧中。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 绝 句 唐 白居易 唐 杜甫 人间四月芳菲尽, 迟日江山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风花草香。 长恨春归无觅处, 泥融飞燕子, 不知转入此中来。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杜甫 唐 韩愈 黄四娘家花满蹊, 天街小雨润如酥, 千朵万朵压枝低。

草色遥看近却无。 留连戏蝶时时舞, 最是一年春好处,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夏天的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苏轼 宋 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 池 夏 吟 宋 杨万里 宋 戴石屏 泉眼无声惜细流, 乳鸭池塘水浅深, 树阴照水爱晴柔。 熟梅天气半晴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东园载酒西园醉, 早有蜻蜓立上头。 摘尽枇杷一树金。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 范成大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梅子金黄杏子肥, 村庄儿女各当家。 麦花雪白菜花稀。

童孙未解供耕织, 日长篱落无人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唯有蜻蜓蛱蝶飞。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 行 秋 夕 唐 杜牧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红烛秋光冷画屏, 白云生处有人家。 轻罗小扇扑流萤。

停车坐爱枫林晚, 天阶夜色凉如水,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看牵牛织女星。

望 洞 庭 暮 江 吟 唐 刘禹锡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一道残阳铺水中, 潭面无风镜未磨。 半江瑟瑟半江红。

遥望洞庭山水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 白银盘里一青螺。 露似珍珠月似弓。

山居秋暝 枫桥夜泊 唐 王维 唐 张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江枫渔火对愁眠。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姑苏城外寒山寺,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夜半钟声到客船。

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 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柳宗元 唐 刘长卿 千山鸟飞绝, 日暮苍山远, 万径人踪灭。 天寒白屋贫。

孤舟蓑笠翁, 柴门闻犬吠, 独钓寒江雪。 风雪夜归人。

塞 下 曲 梅 花 唐 卢纶 宋 王安石 月黑雁飞高, 墙角数枝梅, 单于夜遁逃。 凌寒独自开。

欲将轻骑逐, 遥知不是雪, 大雪满弓刀。 为有暗香来。

别 董 大 从 军 行 唐 高适 唐 王昌龄 千里黄云白日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北风吹雁雪纷纷。 孤城遥望玉门关。

莫愁前路无知己, 黄沙百战穿金甲,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间有空的哦,发表的时候是分开的,提交就变了。

诗句,水面,五光十色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首诗是谁作的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

张若虚这首拟题作《春江花月夜》技压群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张若虚赋予了《春江花月夜》鲜活的艺术生命力。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对于《春》诗的起源、影响、地位做了准确的评价,高度的赞誉。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也给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评价,“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在对《春江花月夜》反复的揣摩分析中,我深深感到它的魅力,我相信一首诗,尤其是一首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诗,它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表达形式,而这种生命表达形式在《春江花月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朱光潜在《诗论》中说,“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两个要素。”宗白华也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所表现的情趣是什么样的呢?它又是如何与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而形成诗的意境,造成读者的审美感受呢?我用下面这个结构式表示《春》诗意境的结构: 自然美 哲理美 人情美 月之色 月之问 。

4.春江花月夜的诗中的意境是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游子思妇的离愁,可是他把这种离愁放在了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来展示,就使得诗歌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时又把江月的永恒同人生的短暂进行对比,发出对宇宙历史人生的思考与探问,这就让读者在欣赏诗中美景时展开无穷无尽的联想与想象,于是诗歌便具有了虚实相生的效果;作者在诗歌的后二十句写游子思妇的离愁时,先是总写,然后是分写,分写时又在客观外显方面写一方时从主观情感方面兼及另一方,接着又是总写游子思妇双方,最后由这一对游子思妇的离愁扩展开去,写到了普天下的人们的离愁,广大民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就让诗歌取的了无穷的韵味。

《春江花月夜》一诗扣紧标题五个字来写,描绘出了一幅良辰美景图,有着景物美的特色;那种对于宇宙历史人生的真挚探索,又使本诗具有了哲理的深度;写游子思妇的离愁,进而发出“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慨叹,关注普天下的人的情感生活,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情感美是博大深厚的。

5.形容水面的诗句

很难找到

关于描写水的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3.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5.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6.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8.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竹枝词》

9.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

10.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11.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陪族叔刑部》

1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江夏别宋之悌》

五光十色水面的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