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女送别的诗句大全
1.形容父女离别不舍的句子
1.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2.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3.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4. 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它还有什么滋味?
5.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6. 路的尽头,仍然有路,只要你愿意走;有时,看似没路,其实是该拐弯了。
7. 准许你哭诉去放下前度再与谁力跳千百场圆舞
8. 你来我相信你不会走,你走我就当你没来过。
9. 可以让我发火的人,你永远不会知道我忍了你多少次
10. 多想这样,一回头,你就在身后。
11. 月朦胧,鸟朦胧,我悄悄送你远行,从此天边有了一颗含泪的星星,永远注视你远去的背影。
12. 一朝离别后,两地人消瘦,三餐没胃口,四季少春秋,五体投地愁,六亲劝不住,七情无归宿,八分是孤独。
13.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没有你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我自己。
14. 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只有分离,让时间去忘记这一份默契。
15. 别离,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6. 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17. 不要说珍重,不要说再见,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但愿,在金色的秋季,友谊之树上将垂下丰硕的果子。
18.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不能够,我知道人间最难得的是友情,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19.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别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心上。
20. 我们匆匆地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语言,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21. 离别是一种美丽,用目光丈量不出的秋水,被你纵横驰骋的思想忘穿。
22. 我曾经天真的以为,离开了你我就可以忘记你,后来,我发现,离开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23. 相聚时不知友谊的可贵;分别了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东西,犹如盐,少了它还有什么滋味?
24. 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25. 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2.古代说的"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形容四大美女的,但这里面的典故你可知道? 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尽雁之容”来比喻。
你可知道,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不仅是个典故,而且还各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传说呢! “闭月”,是貂婵的代称。 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
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
貂婵很为主人忧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的心情。
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
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知道,大人。”
“那你时哲我讨国贼,杀董卓吗?”“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拐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
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
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国贼。
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 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 这时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
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 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王环,被选进宫来。
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
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 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
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
还要美女杨贵妃。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
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
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 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
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
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
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
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至于“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3.流氓皇帝朱锦春是说的什么故事?瞎编的吗?
20集篇长的《流氓皇帝》,出品于1981年。
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笑中带泪的喜剧剧集,也是无厘头式喜剧在香港大放异彩的首部作品。不过它没有后期无厘头喜剧诸如忽视人物形象塑造、滥用性暗示打趣等硬伤,却充分饱有它最可贵的崇尚自由的创作精神。
它在让观众笑痛肚子的同时进行非常深入的人性探讨与非常细腻的人物刻画,戏味浓郁,可称得上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喜剧。 [角色点评]:秋官在这部戏里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和人物形象神合的境界,他所呈现的喜怒哀乐都令人信服那是朱锦春这个人物所特有的。
秋官的表演在配合喜剧元素十分活跃和适度夸张的同时,还拥有在喜剧表演上难得一见的自然和真切的特色。虽然他的表演可能令观众前仰后合,但却绝没有故意逗乐的感觉。
秋官的影视作品虽然以正剧多见,但一部《流氓皇帝》足以令人信服他也是“喜剧”高手。 [主创人员]: 监制:王天林 编剧:王晶、戚瑛鸣等无线创作组 导演:杜琪峰、黄建勋等无线导演组 主演:郑少秋、李司琪、叶德娴、沈殿霞、黄日华、江毅、郑则士等。
作词:黄沾 作曲:顾嘉辉 主题曲演唱:郑少秋 [剧情]: 在香港的闹市上有一个七十多岁的流浪乞丐朱锦春(郑少秋饰),他成天自称当过皇帝,大家都嘲笑他是个疯子,这一天一位女记者找到了他,表示愿意听一听他的故事,朱锦春便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她…… 朱锦春(谐音猪更蠢,意思是比猪还蠢,简称阿春)出生在清末广东一个偏僻的小镇虎头镇上,父亲去逝后一直跟着后母朱尤如丝(谐音猪肉丝、简称朱老太,扮演者:邓碧云)和大哥朱详分(谐音猪肠粉,为后母前婚所生,与阿春没有血缘关系,以下用猪肠粉称呼)一起生活。 阿春还有牛肉干(本名牛玉乾)、瘦子大只佬(本名劳大只)、莫二毛三位死党好友。
阿春与邻家女孩蓉蓉(李司琦饰)相爱,但蓉蓉开当铺的老爸易叔公是个见钱眼开的人,他说除非阿春拿出100块大洋当彩礼,否则绝不会把女儿嫁给他,他一心想把女儿嫁给镇里最大的财主董举人身在外地的儿子--董得多。 朱老太以做媒为生,这一天她带着蓉蓉所作的诗画应易叔公之托去董举人家求亲。
阿春惶恐,借和后母一起去董府之机,用裸体画代替了诗画,从中破坏,惹出不少笑话。 此时正值虎头镇要和附近的市镇进行抢“炮”比赛(一个类似抢接力棒的游戏),谁要是第一个将“炮”送到终点就有100块大洋的奖金,为了能有彩礼给蓉蓉的爸爸,阿春发动大哥和几个死党组队参赛。
一晚阿春等人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众人原本想让他算一算比赛的结果,没想到他看见阿春后竟然说阿春是大富大贵的命,早晚可以当皇帝,众人讪笑。 比赛中,阿春带“炮”奋力冲向终点时,裤子和上衣均被对手拽掉,最后只穿一条短裤冲到了终点。
正当阿春和蓉蓉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里,深情地唱起情歌《爱在心内暖》时,奖金竟然被阿春的大哥猪场粉在赌场中输了个精光。 伤心的阿春和蓉蓉在郊外约会时,搭救了一个负伤的革命党人毕振邦(黄日华饰)。
为了筹钱,阿春只好帮庙祝公吴多口(郑则士饰)扮水怪和显灵的神像骗镇里人的钱,由于来搜捕革命党的军阀部队要向神像开枪,阿春只好从神坛上跳下,庙祝公因骗钱受到众人追打,易叔公决定将蓉蓉立即嫁入董家。 阿春沮丧不已,振邦告诉他董举人的儿子董得多已经为革命牺牲,蓉蓉的婚姻有名无实。
因为儿子外出未归,董家用一只公鸡代表新郎和蓉蓉举行了婚礼,阿春溜入洞房看望蓉蓉,安慰蓉蓉暂时忍耐,因为肚子饿,两人把当“新郎”的公鸡烤着吃了。 镇外的小路上,出现了拦路抢劫的土匪,阿春与其遭遇,因为有身手不凡的振邦暗中相助,阿春大获全胜。
为了抵抗土匪,退贼有功的阿春被董举人任命为民团团长。土匪杀到,阿春带领朋友们抵抗,打斗中砸毁了不少居民的东西,虽然土匪被打走,但阿春反受到镇中居民的责怪。
阿春和三个死党决定外出当兵闯天下,大哥猪肠粉最后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蓉蓉深情送别,阿春表示等自己赚到钱,一定回来接她。
阿春等人通不过体能考核,当兵不成,不得以决定去打劫镖车。几人躲在草丛里不敢下手,正当镖车要走远时,一伙土匪以龙老大(郭峰饰)为首,干净利索的将镖师杀散。
阿春等人因跟踪龙老大,被土匪发现抓入山寨。龙老大的妹妹龙川凤(庄文清饰,简称阿凤)性格凶悍,正在鞭打俘虏时,突见阿春容貌俊秀,对他动了春心。
为了逃走,阿春假意应酬阿凤,骗她带来了许多酒菜,将负责看守的土匪灌醉,阿春等人挖地道脱逃,但其中的大只佬被发现抓回。龙老大正准备把大只佬杀了做菜的时候,阿春等人返回,表示不能丢下朋友,愿与大只佬同患难。
龙老大喜欢阿春等人的义气,决定收他们为手下,阿凤更要求嫁给阿春。 喜宴完毕时,阿春和三个死党将烂醉的大哥猪肠粉留在了洞房里。
第二天阿凤醒后发现嫁错人时,也无可奈何,只好认可了婚事。 阿春因为阻止龙老大杀人,被龙老大逼着决斗,两人用同一只左轮手枪(枪中只有一发子弹)向头部射击,结果阿春有幸轮到了空枪,而龙老大则被自己打死,阿春代替他当起了山大王。
阿春回虎头镇接后母朱老太到山上享福,龙老。
4.城南旧事的旁批怎么写?急,在线等,要50个!
摘抄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赏析:这一小段话把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得非常具体、细致。
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骆驼弓着身子,吃着草,牙齿磨来磨去,发出“嗞嗞”的声音。磨着磨着,一些白泡泡就出来了,挂在骆驼的嘴上,别有一番乐趣。
我从“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体会到,林海音对骆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深深地被骆驼吸引住了;也让我看到了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林海音看着骆驼,眼睛直直的,牙齿有节奏地磨着。 再来看看“大鼻孔里冒着热气”这半句,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如果她不喜欢骆驼,她会观察那么仔细吗?这就是林海音高明之处——一整段没用一个“爱”,却通过自己的动作和骆驼的动作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2008。10。
12。摘抄2: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赏析:这一段让我体会到了作者的善良。
她的母亲和老保姆宋妈非常害怕、厌恶那个惠安馆的疯子,有点瞧不起疯子的意味。而作者呢?从“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这一小句,我读出了作者并非把她当疯子看,就觉得疯子是个梳着大辫子的大姐姐,思想非常之纯真。
又从后半句“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品出了作者童年的思想之美好,她不是对疯子可怜,而是就把疯子当正常人……不知作者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呢?——2008。10。
15。摘抄3: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赏析:这一段描写到了林海音对老师的师生情,又写了作者对未来既憧憬又害怕的矛盾心理。
从“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这里,感受到了作者和同学们对学校的留恋和对老师的牵挂。又从“你们要永远拿我们当个孩子呀”这句话,体会出了作者内心对老师的太多的爱意和太多的感激,希望老师一直教育她,更希望自己永远是老师的学生。
这段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和长篇大论,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朴素的语言描写出的最深情的、最感人的告别。 ——2008。
10。31。
摘抄4:爸和妈正在院子里,妈妈抱着小妹妹,爸爸在剪花草,他说夹竹桃叶子太多了,花就开得少,该去掉一些叶子。他又用细绳儿把枝子捆扎一下,那几棵夹竹桃,就不那么散散落落的了。
他又给墙边的喇叭花牵上一条条的细绳子,钉在围墙高处,早晨的太阳照在这堵墙上,喇叭花红紫黄蓝的全开开了,但现在不是早晨,几朵喇叭花已经萎了。赏析:从这段话我体会出了“爸爸”的“爱花之心”,对花爱护得这么好,对园艺也懂这么多。
而且,“爸爸”这么爱花,脾气应该非常好,也非常有气质。于是,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妹妹”,注视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子在院里修花。
时不时地传来“爸爸”修花时发出的“嚓嚓”的声音。嗯!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庭画。
同时,这也是一个过渡段,段的末尾写“喇叭花已经萎了”,我们读出了一种悲悲切切、凄凄凉凉,才引出了下面的文章……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 — 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
5.谁有关于鲁智深的评论性文章1500字左右
乍一看,鲁智深是一个粗糙、疯癫之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等等。
其实不然,他决非等闲之辈。他原来是延安经略府种经略手下的一名军官,后来老经略又把他推荐到儿子渭州经略府小经略处当帮手。
可以细想一下:老子推荐给儿子的人,能是平庸之人?再者,这样一个粗鲁之人背上竟有天生花纹,内秀之意自寓其中。 五台山方丈曾对别人数次说过,此人“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赐之以“智深”,当然有大智若愚的意思。
先说鲁智深的识人,他与史进、李忠三位好汉初次相遇是在渭州闹市区,相遇时,打虎将李忠正在卖狗皮膏药。他们三人识得后自然欢喜,便去酒肆小聚。
可是李忠不识时候,他叫二位先走,自己再要卖一会狗皮膏药。 鲁智深甚不耐烦,骂散了围观街人。
在酒肆吃酒时,鲁智深看见金老汉父女甚为可怜,掏出仅有的五两银子施舍,又嫌不够,便欲向史进、李忠二位借银子再舍,当他看见李忠摸摸索索地只拿出二两,骂了一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智深二见李忠,是在他被五台山寺院的方丈推荐去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
这时的李忠与小霸王周通在桃花山占山为王,李忠苦劝鲁留下,此时鲁智深虽然甚为落魄,但他知道李是不爽之人,决不相谋。两位山大王在送别鲁时很有趣,他们的酒宴上摆了金银器具,还哭穷地对鲁说,山中拮据无盘缠相送,等会到山下劫点财物送给哥哥。
当李与周两位老兄撇下鲁奔往山下抢劫时,鲁智深这个气呀,打散旁边陪酒的几个喽罗,卷了桌上金银酒器下山而去。 也许在鲁看来,这些乃不义之财,你抢得我也能抢得。
鲁智深行事粗鲁,只限于小节,大是大非却拎得很清,属于晓事之人。他在大相国寺一认识林冲,便与之结拜为兄弟。
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充军,鲁在暗中不动声色地观察,并在林冲充军的路上伺机救下了他。救下林冲后,鲁的日子也不好过,高太尉派人追杀,他在逃亡中与杨志认识,二人合谋取了二龙山暂且栖身。
在官军进犯桃花山时,李忠求救鲁智深,鲁虽与李有过不愉快,但毫不含乎爽快应承。等他们合兵一处共上梁山后,鲁看见了林冲,第一句话是:嫂子如何。
这话可见鲁之心细如发,非无情之辈。还有,他刚在梁山安稳了,又牵挂起了只有两面之缘的朋友史进,正是鲁智深对朋友的大情大义,才救了牢中的史进。
在108将中,鲁智深骁勇、侠义,刚烈,却不枉杀无辜,“替天行道、忠义双全”在鲁的身上表现得最集中、彻底、准确。他在梁山排名第十三,位居步军首领第一。
若论战功表现来看,他的座次还应靠前,只是对于视浮名虚利为粪土的鲁智深来说,自然不会在意。也许他的排名没有挤入前十元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爱憎分明,见不得浮浅市侩,易得罪弟兄。
但是,梁山好汉能了身达命的没有几人,而鲁智深算一个,这又得益于他善知进退。如宋江聚了108将以后,进官加爵的念头又强了起来,说起了招安一事,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可以看出,他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比有文化的宋江清醒得多。还有一次在征辽中,鲁智深告假到五台山参见师傅,求问师父前程如何,这表明他已开始厌倦战争厮杀,有了退隐江湖的打算。
梁山的事业正在如火如荼之时,而只有他懂得进退与得失的关系。 鲁智深在擒得方腊后,按说立了头功,是很高兴的事,可他却在钱塘江潮信中似有所悟。
所谓潮信,就是说钱塘江潮来与潮去都是守信的,按时来按时去。这个潮信给鲁智深以启发:人生的起起落落,犹如潮涨潮落,皆是铁定规律。
于是他随手写下: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他死在了众兄弟面前,是在人生高潮中欣然退场,应当说从容地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较其他好汉后来在人生的落寞中而死,自然要高过许多。
水浒中有一句:时人苦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看来鲁智深是深得其味的。
追问: 你这个是自己写的,还是哪里转载的 回答: 文章不好吗 你觉得像不像我写的啦 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6.白居易的故事有哪些有题目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 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家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