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外物的诗词(582首)

  •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 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田。
    田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田乐乎?”子虚曰:“乐。
    ”“获多乎?”曰:“少。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
    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