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乃的诗词(1220首)

  •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 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剑头唯一吷,焦谷无新颖。
    胡为逐吾辈,文字争蔚炳?
    新诗如玉屑,出语便清警。

  • 偶检丛纸中,得花瓣一包,纸背细书辛幼安“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乃是京师悯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戏为也,泫然得句。
    人天无据,被依留得香魂住。
    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也惑之。

  •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
    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
    躬窃闵然不敏。

  •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秦围赵之邯郸。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