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盖群的诗词(344首)

  •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
    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
    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
    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

  • 亭亭鹤羽戏芝田。
    看群仙。
    起青涟。
    绿盖红幢,千乘去朝天。

  •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
    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汉宫美女多如云,中有一人字昭君。
    天生倾国倾城色,玉质孤高卓不群。
    来至掖庭已有年,愁听宫漏独成眠。
    可怜绝色等闲弃,汉帝不分媸与妍。

  •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终日无睹,但见异类。
    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

  •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
    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
    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 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
    登苍天而高举兮,历众山而日远。
    观江河之纡曲兮,离四海之霑濡。
    攀北极而一息兮,吸沆瀣以充虚。

  •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