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端的诗词(1135首)

  • 春光至,欲访清歌妙舞重为理。
    念莺轻燕怯媚容,百斛明珠须费。
    算枕前盟誓。
    深诚密约堪凭委。

  • 湖海元龙,逸气飘然,可百尺楼。
    受文光万丈,星辰绚彩,爽襟一掬,风露澄秋。
    衔字冰清,班心玉立,海内而今第一流。
    翻书子,紫薇花浸月,夜揽词头。

  •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
    仿浮沈闾里,半非识面,交游朋友,各已华颠。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空风悠悠岁月迁。
    虽然是,壮心一点,犹自依然。

  • 梦断池塘惊乍晓。
    百舌无端,故作枝头闹。
    报道不禁寒料峭。
    未教舒展闲花草。
    尽日帘垂人不到。
    老去情疏,底事伤春瘦。
    相对一樽归计早。
    玉山不减巫山好。

  •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
    今浮湛闾里,半非识面,交游朋友,各色华颠。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空见悠悠岁月迁。
    虽然是,只壮心一点,犹自依然。

  • 衮衮登台阁。
    问诸公、谁讲谁明,诗书礼乐。
    前日毕星光焰里,有一濂渠伊洛。
    被翠玉、江山占却。

  • 客有问余,号曰当水,逸民者谁。
    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
    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
    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

  • 玉带生,文信国所遗砚也。
    予见之吴下,既摹其铭而装池之,且为之歌曰:玉带生,吾语汝:汝产自端州,汝来自横浦。
    幸免事降表,佥名谢道清,亦不识大都承旨赵孟俯。
    能令信公喜,辟汝置幕府。

  • 楚楚腰肢掌上轻,得人怜处最分明。
    千围步障难藏艳,百合葳蕤不锁情。
    朱鸟窗前眉欲语,紫姑乩畔目将成。
    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

  •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 病枕不成眠,百计湛冥梦小安。
    际晓东窗鹈鴂唤,无端,一度残春一惘然。
    歌底与尊前,岁岁花枝解放颠。
    一去不回成永忆,看看,唯有承平与少年。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