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事君的诗词(3647首)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

  •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

  • 请君为我止,听我《相逢行》。
    相逢恍若昧平生,颜色可疑心事明。
    但云两人天所成,安能百岁无合并。
    眼中不觉乡国远,一日携手长安城。

  •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沈 通:沉)

  •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 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复往见之,季常使人劳余于中途。
    余久不杀,恐季常之为余杀也,则以前韵作诗,为杀戒以遗季常。

  • 太岁在辛卯,九月万木落。
    是时太阴亏,占云臣道剥。
    王生出紫微,谴逐走商洛。
    扶亲又抱子,迤逦过京索。

  • 君不见精卫一小鸟,衔石翻飞东海头。
    不知身微海复巨,悲鸣誓欲填洪流。
    又不见螳螂奋臂当车辙,辙不可回躯已裂。
    安得长遇越勾践,式蛙厉士皆激烈。

  • 王郎见若不胜衣,眇然儒者未有奇。
    我知王郎有奇处,议论涛海拏蛟螭。
    由周而来逮五季,故事本朝能尽知。
    不惟知之业有用,斟酌成败中无疑。

  • 皇都有沧池,近在金商陌。
    渊源控河汴,襟带引京索。
    众派泻寒光,一鉴涵空碧。
    晴明天垂幕,阴霭地滋脉。

  •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 我友半湖海,知心吾子文。
    君忙我已老,事事不如君。
    君生通贵家,我出寒素门。
    君披貂毛裘,我著犊鼻褌。

  • 飞云渡口西风急,津吏停桡刺船立。
    始阳公子方垂髫,掩抑依依向余泣。
    为言阿父守南康,双旌五马烂生光。
    宁知廉吏反成罪,诸孤藐尔身凄凉。

  •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
    ,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

  • 君莫夸少年,与我惫者疏。
    我亦尝少年,少年君不如。
    谈谐今已忘,犹有少年余。
    东南山水国,早得飞长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