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察的诗词(116首)

  •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 系高顼之玄胄兮,氏中叶之炳灵。
    飖颽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扬声。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巨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谣。

  •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
    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
    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

  • 至旦再期矣。
    夹谷按察签事行部,识拔于稠众人中,使下六邑,按问脏状,阅实以闻,自此声誉猎猎如日起。
    壬午秋,省台檄交至,君奉命以往,阅岁而后归,归则诸公已列剡交荐矣。
    C42F麾载道,凡六七年间,蒙被休泽,而歌颂勋德于祖帐之下,骈肩累迹,不特如老书生一人而已。

  • 知章骑马似乘船。
    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 兰亭当日事。
    有崇山、茂林修竹,群贤毕至。
    湍急清流相映带,旁引流觞曲水。
    但畅叙、幽情而已。

  •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
    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
    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

  •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