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恶言的诗词(713首)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
    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寤也。

  •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
    路温舒呈上奏书,奏书说: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
    其辞曰:“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
    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

  •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 一作:思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
    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
    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
    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