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彼者的诗词(848首)

  •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 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
    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
    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
    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

  • 一雨火云尽,闭门心冥冥。
    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
    佳人天一涯,好鸟何嘤嘤。
    我有双白璧,不羡于虞卿。

  • 春雨偶愆期,草木亦未觉。
    君侯不遑处,退食或闭阁。
    东海浪滔滔,西江波漠漠。
    得不愿身为大虬,金其角,

  •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 贤哉彼沮溺,避世全其真。
    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
    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构兵。
    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
    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楹。

  • 大始未形,混沌无际。
    上下开运,乾坤定位。
    日月丽天,山川镇地。

  • 皇祖有训。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 谊为长沙王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
    鵩似鸮,不祥鸟也。
    谊即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也。
    其辞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 美连娟以修嫭兮,命樔绝而不长。
    饰新官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

  •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
    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
    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

  •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 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彼鹫鹗惊鸿,孔雀翡翠,或淩赤霄之际,或托绝垠之外,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然皆负矰婴缴,羽毛入贡。
    何者?有用于人也。

  •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羞诡随,志不在他。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

  •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