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异气的诗词(1205首)

  • 生长湖山曲。
    羡吴儿、呼吸湖光,饱餐山渌。
    世外不须论隐逸,谁似先生冰玉。
    自骨冷、神清无俗。

  • 蜀道登天。
    望峨眉横绝,石栈相连。
    西来当鸟道,逆浪俯回川。
    狷与鹤,莫攀缘。

  • 残霞殿雨,皞气入窗扉。
    并梧堕叶,寒砌叫蛩,秋满屏帏。
    罗袖匆匆叙别,凄凉客里,异乡谁更相知。
    念伊其。

  • 洪钧转处,都在薰陶内。
    瑞世得奇才,赞化工,协调和气。
    雄词健笔,谈笑斡千钧,余闲手,尹王畿,治行称尤异。
    雍容儒雅,早合登高位。

  •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 异乡青嶂外,故里白云边。
    北极悬双眼,中秋度四年。
    灯前横一剑,江浒宿孤船。
    玉露漙漙忌,金波炯炯然。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