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焉的诗词(407首)

  •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
    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好为庸卒,刑戮相加。

  •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
    江行九折,达江口。
    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

  •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仍未及登。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万里,不可到。
    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
    ”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
    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

  • 政和间,余卜筑宛丘,手植众芗,自号芗林居士。
    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扰,故庐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
    绍兴癸丑,罢帅南海,即弃官不仕。
    乙卯起,以九江郡复转漕江东,入为户部侍郎。

  •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君试思、方寸此心微。
    总虚空、并包无际。
    喻此理。

  • 梁、曰齐泽、曰严濑,为四图,属予赋词。
    予谓蜀君平之高,扬子云所谓虽隋和何以加诸者,班孟坚独取子云所称述为王贡诸传序引,不敢以其姓名列诸传,尊之也。
    故予谓和之当并图君平像,置之四图之间,庶几严氏之高节者备焉。
    作乳燕飞词使歌之

  • 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 篷方底,舟师行歌,徐徐曳之如偃卧榻上,无动摇突兀势,以故得尽情骋望。
    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兴。
    徵招、角招者,政和间,大晟府尝制数十曲,音节驳矣。
    予尝考唐田畸声律要诀云:徵与二变之调,成非流美,故自古少徵调曲也。

  • 斋、西安令翁浩堂、郡博士洪恕斋,一时名流星聚,见为奇事。
    倅居据龟阜,下瞰万室,外环四山,先子作堂曰啸咏。
    撮登览要,蜿蜒入后圃。
    梅清竹癯,亏蔽风月,后俯官河,相望一水,则小蓬莱在焉。

  • 人也。
    泚笔赋情,不复作少年丹白想。
    或者以九方皋求我,则庶几焉
    东风又入江南岸,年年汉宫春早。

  • 大人先生,高怀逸兴,酒肉寓名。
    纵幕天席地,居无庐室,以八荒为域,日月为扃。
    贵介时豪,搢绅处士,未解先生酒适情。
    徒劳尔,谩是非锋起,有耳谁听。

  •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
    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
    俯听流泉。
    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