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不工的诗词(499首)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汉宫美女多如云,中有一人字昭君。
    天生倾国倾城色,玉质孤高卓不群。
    来至掖庭已有年,愁听宫漏独成眠。
    可怜绝色等闲弃,汉帝不分媸与妍。

  •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 绍熙辛亥除夕。
    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
    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

  •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
    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