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行乐的诗词(2611首)

  • 归去来兮,吾生复何之。
    故园三径在,桃李不成蹊。
    台榭荒凉已无忧,阶除寂寞人已希。
    胡飘飘而不返,将役役以奚为。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色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赎。
    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
    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

  • 乐府翻来占太平,风光无处不含情。
    千门万户喧歌吹,富贵人间只此声。
    撼晚梳空不自持,与君同折上楼时。
    春风还有常情处,系得人心免别离。

  •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 句队盖闻五岭分疆,说番禺之大府;一尊属客,见南伯之高情,摭遗事于前闻,度新词而屡舞。
    宫商递奏,调笑入场。
    羊仙黄木湾头声B278B278然。
    碧云深处起非烟。

  •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
    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 汝阳使君如孙武,文章绝人喜军旅。
    要知谈笑能治兵,戏教红妆乐营女。
    白氈新袍锦臂鞲,条脱挂弓腰白羽。
    彩错旌旗照地明,傍花映柳陈部伍。

  •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