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越国大饥,王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蠢而谋。范蠡白:“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日:“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蠢:人名,越国大臣。币卑:谦恭、恭顺。③籴:买进谷物。④夫差吴国君主。⑤禽:通“擒”,捉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D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用。
B.劳其筋骨               劳:使……劳累。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平衡。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 
(3)语段(甲)开篇运用六个排比,其作用是什么?
(4)同样是说明居安恩危的重要性,语段(甲)和语段(乙)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A正确;B正确;C正确;D衡,通“横”,梗塞,指不顺;故选D。)
(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
(3)增强气势,有力地论证了患难出人才的道理,也引出下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议论。
(4)甲文是议论,乙文是记叙。


参考译文
(甲)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
    越国遭到严重饥荒,越王很害怕,把范蠡找来商量。范蠡说:“您忧虑什么呢?现在的饥荒正是越国的福分、吴国的祸患。吴国非常富足,财富有余,他们的君主年轻,缺少智谋和才能,喜欢一时的名声,不考虑后患.您如果用贵重的礼物、谦卑的言辞去向吴国借粮,粮食就可以得到。得到粮食,最终越国必定会占有吴国,您又何必忧虑呢?”越王说:“好!”于是就派人向吴国请求借粮。不到三年,吴国也遭受饥荒,派人向越国请求借粮,越王不给,反而攻打吴国,吴王夫差便被活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