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稷,字相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丰稷,字相之,明州鄞人。登第,为谷城令,以廉明称。从安焘使高丽,海中大风,樯折,舟几覆,众惶扰莫知所为,稷独神色自若。焘叹曰:“丰君未易量也。”知封丘县,神宗召对,问:“卿昔在海中遭风波,何以不畏?”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屼谓曰:“闻君言,使屼汗流浃背。”
帝亲政,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又出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稷尽言守正,帝待之厚,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台州。除名徙建州。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
初,文彦博尝品稷为人似赵抃,及赐谥,皆以“清”得名。稷三任言责,每草疏,必密室,子弟亦不得见。退多焚稿,未尝以时政语人。所荐士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皆知名当世云。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 统: 系统、规律
B.思所以为则于四海 则: 准则、法则
C.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 并: 并列、相比
D.蔡京得政,修故怨 修: 整理、归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登第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分童子试、乡试、京试,京试中者分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称为登第。
B.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设置御史;国君设置御史,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宗,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徽宗即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曾经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D.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翰林学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丰稷勇敢无畏,面对风暴镇定自若。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而他神色自如。
B. 丰稷善于雄辩,敢于进谏。他任殿中侍御史时,给宋哲宗直言上疏,希望陛下用英明和智慧使自己的言行被千载之人所效法。
C. 丰稷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弹劾奸臣。他入宫与蔡京相遇,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并上奏弹劾不止,使蔡京离开翰林。
D. 丰稷指责权贵直爽,但政事守密很严。他起草奏疏,即使子弟也不给看;他担任尚书左丞,虽因蔡京报复被贬官,但也不把政事告诉别人。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5分)
(2)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5分)
参考答案
10.A【解析】统:统绪、根源、头绪。
11.B【解析】B.“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错。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设置的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到清朝国君设置的御史,专门是监察性质的官职。
12. D【解析】D项,曲解原意。原文“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表明丰稷还没有担任尚书左丞之职。
13.(10分)
(1)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惧怕什么呢!”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巨浸”“固”“尚何畏”各1分,大意正确2分,共5分)
(2)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 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读于帝前”“谕”“为”各1分,大意正确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丰稷,字相之,是明州鄞县人。考中进士后,任谷城县令,以廉洁英明著称。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纷乱不知怎么办,只有丰稷神色自如。安焘感叹道:“丰君真是不可估量啊。”任封丘县知县,神宗召见他回答问题,问他道:“你以前在海上遭遇风浪,为什么不害怕呢?”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有什么惧怕!”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他给宋哲宗上疏说:“陛下的英明足以体察万事的统绪(根源、头绪),却不可使用那英明;陛下的智慧足以应对各种变化并且完全恰当,却不能使用那智慧;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二帝因此圣明;效法文王修明政治,成王因此贤能。希望陛下以《洪范》为警诫,以祖训为借鉴,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如何成为四海之内的准则,被千载之人所效法,那么教化就可以得到施行,习俗就会变得美好,而我国就安定了。”扬、荆二王是天子的叔父,受尊重宠爱没有人能比(并行,并列),他们秘密下令蜀道为他们制作锦制垫褥。丰稷在正衙奏论说:“二位先圣以节俭成为天下的表率,而宗王僭越奢侈,官吏们阿谀逢迎,都应予以纠正。”等他退下后,御史赵屼对他说:“听到你说的一席话,使我汗流浃背。”
皇帝亲理朝政后,丰稷以集贤院学士身份任颍州知府,又出任河南府知府。徽宗即位后,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回朝,中途又授予他御史中丞。丰稷入宫觐见,与蔡京相遇,蔡京跨越朝班行列对他作揖说:“天子从外官任上召您回朝执法,您今天必有高论。”丰稷严肃地回答说:“等一会你自然就当知晓。”当天,(丰稷就上奏)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接着陈瓘、江公望都奏论此事,却不能动摇他。丰稷对陈师锡等人说:“蔡京在朝廷,我们有什么脸面在这里?”继续上奏弹劾他不止,蔡京于是离开翰林。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
丰稷论事都把话说尽,做事坚守正义,皇帝待他很优厚,将要让他担任尚书左丞一职,但他因长期违逆权贵之人,不得留,最后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守卫越。蔡京执政,整理旧怨,丰稷被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在台州。除去名籍,流放建州。七十五岁去世。建炎年间,追复学士,谥号为清敏。
当初,文彦博曾品论丰稷为人好像赵抃,等到赐谥号,都以“清”得名。丰稷三次担任谏官的职责,每次起草奏疏,一定在密室,家中子弟也不能见。退职后大多把文稿都焚烧了,从来没有把政事告诉别人。所荐士人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都知名于当世。
入为殿中侍御史。上疏哲宗曰:“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而不可用其明;智足以应变曲当,而不可用其智。顺考古道,二帝所以圣;仪刑文王,成王所以贤。愿以《洪范》为元龟,祖训为宝鉴,一动一言,思所以为则于四海,为法于千载,则教化行,习俗美,而中国安矣。”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密令蜀道织锦茵。稷于正衙论曰:“二圣以俭先天下,而宗王僭侈,官吏奉承,皆宜纠正。”既退,御史赵屼谓曰:“闻君言,使屼汗流浃背。”
帝亲政,以集贤院学士知颍州,又出知河南府。徽宗立,以左谏议大夫召,道除御史中丞。入对,与蔡京遇,京越班揖曰:“天子自外服召公中执法,今日必有高论。”稷正色答曰:“行自知之。”是日,论京奸状,既而陈瓘、江公望皆言之,未能动。稷语陈师锡等曰:“京在朝,吾属何面目居此?”击之不已,京遂去翰林。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
稷尽言守正,帝待之厚,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竟以枢密直学士守越。蔡京得政,修故怨,贬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台州。除名徙建州。卒,年七十五。建炎中,追复学士,谥曰清敏。
初,文彦博尝品稷为人似赵抃,及赐谥,皆以“清”得名。稷三任言责,每草疏,必密室,子弟亦不得见。退多焚稿,未尝以时政语人。所荐士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皆知名当世云。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明足以察万事之统 统: 系统、规律
B.思所以为则于四海 则: 准则、法则
C.扬、荆二王为天子叔父,尊宠莫并 并: 并列、相比
D.蔡京得政,修故怨 修: 整理、归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登第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分童子试、乡试、京试,京试中者分三甲,一甲的前三名称为登第。
B.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设置御史;国君设置御史,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宗,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徽宗即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曾经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D.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是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翰林学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丰稷勇敢无畏,面对风暴镇定自若。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而他神色自如。
B. 丰稷善于雄辩,敢于进谏。他任殿中侍御史时,给宋哲宗直言上疏,希望陛下用英明和智慧使自己的言行被千载之人所效法。
C. 丰稷为官正直,敢于直言弹劾奸臣。他入宫与蔡京相遇,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并上奏弹劾不止,使蔡京离开翰林。
D. 丰稷指责权贵直爽,但政事守密很严。他起草奏疏,即使子弟也不给看;他担任尚书左丞,虽因蔡京报复被贬官,但也不把政事告诉别人。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对曰:“巨浸连天,风涛固其常耳,凭仗威灵,尚何畏!”帝悦,擢监察御史。(5分)
(2)时宦官渐盛,稷怀《唐书•仇士良传》读于帝前,读数行,帝曰:“已谕。”稷为若不闻者,读毕乃止。(5分)
参考答案
10.A【解析】统:统绪、根源、头绪。
11.B【解析】B.“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错。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设置的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到清朝国君设置的御史,专门是监察性质的官职。
12. D【解析】D项,曲解原意。原文“将处之尚书左丞,而积忤贵近,不得留”,表明丰稷还没有担任尚书左丞之职。
13.(10分)
(1)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惧怕什么呢!”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巨浸”“固”“尚何畏”各1分,大意正确2分,共5分)
(2)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 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读于帝前”“谕”“为”各1分,大意正确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丰稷,字相之,是明州鄞县人。考中进士后,任谷城县令,以廉洁英明著称。跟随安焘出使高丽,中途海上刮起大风,桅杆被吹断,船几近倾覆,众人惶恐纷乱不知怎么办,只有丰稷神色自如。安焘感叹道:“丰君真是不可估量啊。”任封丘县知县,神宗召见他回答问题,问他道:“你以前在海上遭遇风浪,为什么不害怕呢?”丰稷回答说:“大海巨浪连天,兴起风涛本来是它的常性,我凭仗圣上威灵,还有什么惧怕!”皇上很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入朝任殿中侍御史。他给宋哲宗上疏说:“陛下的英明足以体察万事的统绪(根源、头绪),却不可使用那英明;陛下的智慧足以应对各种变化并且完全恰当,却不能使用那智慧;考校古事择善而行,二帝因此圣明;效法文王修明政治,成王因此贤能。希望陛下以《洪范》为警诫,以祖训为借鉴,一言一行,都要考虑如何成为四海之内的准则,被千载之人所效法,那么教化就可以得到施行,习俗就会变得美好,而我国就安定了。”扬、荆二王是天子的叔父,受尊重宠爱没有人能比(并行,并列),他们秘密下令蜀道为他们制作锦制垫褥。丰稷在正衙奏论说:“二位先圣以节俭成为天下的表率,而宗王僭越奢侈,官吏们阿谀逢迎,都应予以纠正。”等他退下后,御史赵屼对他说:“听到你说的一席话,使我汗流浃背。”
皇帝亲理朝政后,丰稷以集贤院学士身份任颍州知府,又出任河南府知府。徽宗即位后,以左谏议大夫的官职召他回朝,中途又授予他御史中丞。丰稷入宫觐见,与蔡京相遇,蔡京跨越朝班行列对他作揖说:“天子从外官任上召您回朝执法,您今天必有高论。”丰稷严肃地回答说:“等一会你自然就当知晓。”当天,(丰稷就上奏)指责蔡京奸邪的情形,接着陈瓘、江公望都奏论此事,却不能动摇他。丰稷对陈师锡等人说:“蔡京在朝廷,我们有什么脸面在这里?”继续上奏弹劾他不止,蔡京于是离开翰林。当时宦官逐渐势盛,丰稷怀揣着《唐书•仇士良传》到皇上面前阅读,刚读了几行,皇帝说:“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丰稷假装像没有听到一样,全部读完才停止。
丰稷论事都把话说尽,做事坚守正义,皇帝待他很优厚,将要让他担任尚书左丞一职,但他因长期违逆权贵之人,不得留,最后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守卫越。蔡京执政,整理旧怨,丰稷被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在台州。除去名籍,流放建州。七十五岁去世。建炎年间,追复学士,谥号为清敏。
当初,文彦博曾品论丰稷为人好像赵抃,等到赐谥号,都以“清”得名。丰稷三次担任谏官的职责,每次起草奏疏,一定在密室,家中子弟也不能见。退职后大多把文稿都焚烧了,从来没有把政事告诉别人。所荐士人如黄庭坚、马涓、陈瓘、陈师锡、邹浩,都知名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