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动词用法
1.在文言文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动词使动用法1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
③叫声屈动地惊天。(《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
2.形容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
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
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二、判断方法。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
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
2.根据句义判断。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
1.意译混淆直译。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
2.附加宾语。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2.在文言文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动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使用动词的用法很多。名词中的使动词是指宾语,宾语具有形容词2113的性质和状态。这形容词则用为使动词。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5261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4102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1:行仁1653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3:河曲智叟笑而版止之曰。 (《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
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权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乐:使……快乐。
3.文言文中的动词
文言文中的动词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4.文言文中的动词何时为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讲解:
古代文献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见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是附加上“致使”义后,就可以带宾语了。除上文“惊”之外,再举几例:
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吕氏春秋·知士》来:使……来。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活:使……活。
关于动词的使动用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研究动词的语法功能要以义项为单位。因为常用动词往往是多义词,义项不同,语法功能就有可能不同,需要辨别。如动词“生”:
生庄公及公叔段。《左传·隐公元年》生1:生育。
今有人于此,能生一死人,则天下必争事之也。《吕氏春秋·怀宠》生2:使……活。
从形式上看,上述2例都是动词“生”带宾语,但只有“生2”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又如动词“亡”:
甘茂亡秦,且之齐。《战国策·秦策》亡1:逃亡。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30》陪:增加(土地)。亡2:使……灭亡。
“亡1”,动词一般用法;“亡2”,动词使动用法。
②少量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从而造成本用与活用同形。例如:
惧: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左传·文12》惧我:害怕我。
一与一,谁能惧我?《左传·襄25》惧我:使我害怕。
朝: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朝王:朝见王。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朝诸侯:使诸侯来朝见。
食: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食人:吃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食sì人:使人吃,即供养别人。食sì破读,用以区别于本用。
这就需要我们依据语言环境仔细加以辨别。如《左传·文12》下文就是“将遁矣”;再借助杜预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显然,“惧我”是害怕我的意思。《左传·襄25》例,上文是说齐庄公被大臣崔杼所杀,庄公的两个近臣闾丘婴与申鲜虞逃难,走到狭道之中,准备住下来。闾丘婴说:“崔杼恐怕在追我们。”鲜虞说:“一与一,谁能惧我?”下文就是“遂舍,枕辔而寝”。结合上下文,鲜虞话的意思显然是:(在狭道之中)一个对一个,谁能让我们害怕?(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怕谁?)这样理解,下文的“遂舍”(于是就住了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再如“朝”,“武丁朝诸侯。”例,下文是“有天下”,上文有“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由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武丁”是殷代的君王,这样,“武丁朝诸侯”就不会误解了。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总要和宾语共现,因此,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往往是使动用法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动词用如使动时,宾语偶尔也有不出现的情况。例如: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来:使来。上文有“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左传·昭26》
这也需要我们在阅读古书时依据语言环境仔细加以辨别。
一些成语保存了古代汉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惊天动地、打草惊蛇、劳民伤财、沉鱼落雁、众口铄金、破釜沉舟、走马看花、倾国倾城、兴风作浪,等。
5.动词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列论战》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 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3.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 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阿房宫赋》。
6.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的活用。
(龙氏归纳词类活动用铁三角作图给学生)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④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函: 用匣子装。
上次讲“函梁君臣之首”也是这样的解释。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⑦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⑩质于秦。 质: 做人质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汗马功劳 ⑤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⑤友风而子雨 以……为友;以……为子女 ⑥幕天席地 以……为幕布;以……为席子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使……复生 ⑧惊天动地 使……惊奇;使……感动 ⑨可烧而走也 使……逃走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使……灭亡?既来之,则安之。
使……来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为他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