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明朝 张公洞记
由义兴而左泛,曰东九,九者,九里袤也。水皆缥碧,两山旁袭之,掩映乔木,黄云储野,得夕照为益奇。
已,泊湖氵父。湖氵父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燕人李生,歙人程生,郡人沈生、张生。 时余病足,李生亦病,为李觅一兜孜孜不倦,并余弟所携笋舆三,为一行;其三人为一行。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入。所以毋从前洞入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烈世火前足。始委身一窍,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肩相畏。其上隘,又不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雾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巨万乳皆下垂,崛□□□,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石床、丹灶、盐廪者。稍东,地欹下而湿,迹之则益湿,且亦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沫,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下上凡百余级。忽呀然中辟,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自然丹□,晃料刺人眼。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尽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潜虬,如虎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诡不可胜记。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对是而既矣。会所赍酒脯误失道,呼水饮之,乃出。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或曰张果,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在焉。”此亦□其一耶?五子曰:“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乌言仙迹哉!”
题记:本文记叙了张公洞内的奇异景象和作者游览时的惊喜之情,读来引人入胜。张公洞:在江苏宜兴县城西南约22公里的禹峰山麓,传说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名张公洞。洞为石灰岩洞,大洞包小洞,大小多达70几个。千姿百态,景观奇异,与附近的善卷洞、灵谷洞号称“宜兴三绝”。
作者简介: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又号歙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官至南京弄部尚书。他是明代文学家,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攀龙死,他主持文坛二十年。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给文坛带来不良影响。著作有《歙州山人四部篇》等。